最新官方數據顯示,中國四月底的外匯存底規模創下五個月以來的新低,而黃金儲備則連續十八個月增加。與此同時,人民幣匯率仍持續面臨貶值壓力。這些數據背後,反映出哪些中國經濟的現實狀況?中國央行還能繼續維持人民幣的匯率穩定嗎?
外匯儲備創五個月新低 資金持續外逃?
據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5月7日公布的數據,截至今年4月底,中國外匯存底規模為32008億美元,較3月底減少448億美元,創下5個月新低;單月降幅為1.38%,是7個月以來最大。
針對這一數據,旅美財經評論人士王劍告訴自由亞洲電台,雖然中國外匯儲備下降的金額並不大,但是很有意義:「為什麼? 因為中國每個月會有大約1000億的外貿盈餘,但這並沒有反映在外匯儲備上,說明資金已經在外逃了。」
不過,中國外匯管理局對儲備下降的解釋是:今年4月,美元指數上漲,全球金融資產價格總體下跌。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綜合作用,當月外匯儲備規模下降,但中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有利於外匯儲備規模保持基本穩定」。
從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來看,中國目前的外匯儲備相對於10年前的高點(約4萬億美元)已經下降了20%。同時,截至2023年末,中國全口徑外債餘額為24475億美元,比2015年3月底的16732億美元上升了46%。而這還不包括以投資形式進入中國的幾萬億綠地投資和金融投資。
旅美經濟學者夏業良指出,自從習近平上台以來,中國經濟一直在走下坡路。尤其最近5年來,中國的出口創匯能力受到影響,外匯儲備水準實際正在下降:「它的實際抗風險能力很弱。它在一定時間裡能夠動用的儲備外匯只有6-7千億美元,實際上是風險很高的,所以不要看它說的表面上3.2萬億儲備。」
旅美經濟學者程曉農在去年也曾為自由亞洲電台撰文指出,外匯儲備是中國經濟的風險指標,而3萬億這個數字就是風險可控或者風險失控的心理關口。這個心理關口一旦跌破,就可能動搖國人對政權和經濟未來的信心。一旦中國支撐匯率的外匯不多時,人民幣匯率將進入貶值通道。
央行連續十八個月增持黃金 專家:怕重蹈俄羅斯覆轍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央行目前已連續十八個月增持黃金。中國官方數據顯示,截至四月底,中國的黃金儲備為7280萬盎司,3月底為7274萬盎司。
美國《紐約時報》日前發文指出,目前中國官方和民間都在「爆買」黃金,導致黃金價格升至歷史最高。2023年,中國央行購買的黃金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央行都多,黃金儲備的增加量達到近五十年來的最高水平。
文章談到,在俄烏和加沙爆發戰爭之後,黃金價格出現飆升。但隨着中國民眾對房地產、股票等傳統投資的信心出現動搖,於是消費者紛紛湧向黃金。同時,中國央行穩步增加黃金儲備,並減持美國國債。火上澆油的是,中國的投機者也押注黃金升值。自2022年底以來,全球黃金價格上漲了近50%。
王劍指出,中國央行減持美債而增加黃金儲備就是從俄烏戰爭爆發的2022年開始,因為當時歐盟及美國凍結了俄羅斯的外匯儲備。他說:「(這)把中國嚇得夠嗆,如果中國去攻打台灣,會不會美國也把中國的外匯儲備也凍結了?中國3萬億外匯儲備,那就是損失慘重。所以從那個時候開始,人民銀行在有步驟地減少對美國國債的持有量。」
王劍分析,減持美國國債後,中國的外匯儲備就只好轉向持有黃金,數量不斷增加。同時,金價持續上漲,也是導致中國央行增持的原因。當前,金價持續處於歷史高位,四月上旬一度突破兩千四百美元大關。他預計,中國央行實際持有量要比對外公布占外匯儲備4.6%的比例還高。
另據日經中文網5月10日報道,中國的個人資金也正流向黃金 。上海黃金交易所三月至四月的交易量增加八成,這也進一步推動了全球黃金價格上漲。有專家認為,因中國房地產不景氣、虛擬貨幣和美元資產投資受限,導致找不到投資對象的資金正在流入黃金。
王劍則表示,中國老百姓購買黃金主要是出於對未來前景的不安和對經濟通脹的擔憂:「中國老百姓很擔心,中國人民銀行發行那麼多的鈔票,會不會未來來個大通脹啊?」
因為購買需求強勁,自2023年6月底以來,中國國內的金價相對於國際市場一直有很大溢價,以今年4月1日為例,每盎司溢價達85.6美元。
王劍指出,中國老百姓投資黃金還有另一個原因:「大家取錢不方便了,現在銀行流動性危機,結果是老百姓去取錢取不到。所以中國老百姓買黃金,大概是出於一種無奈的心態吧。」
英國學者:人民幣貶值風險確實存在
面對國內經濟不景氣和國際形勢的動盪,中國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朱鶴新4月中旬曾表示:「人民銀行(指中國央行)、外匯局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的目標和決心是不會變的。」不過,人民幣匯率下跌的壓力正在持續加大。
瑞銀集團前首席經濟學家、牛津大學中國中心和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的副研究員喬治∙馬格努斯(George Magnus)5月6日在《金融時報》發文,題目是《人民幣貶值的風險是真實存在的》。他認為,人民幣完全沒有必要貶值,但這一趨勢又似乎無可避免。
馬格努斯告訴自由亞洲電台:「首先是中國經濟的需求相當疲弱,因此利率可能會繼續下降。我並不是說利率會在2024年降至零,但按照事情的發展方式,利率可能在接下來的18個月到兩年內,就會降至零。」
馬格努斯認為,中國利率下降的趨勢相當明顯,這反映在通貨膨脹以及經濟疲軟,而這些就足以讓人民幣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過去幾周,中國央行比以前更緊密地把人民幣綁定美元,但這種固定或掛鈎匯率需要相應的貨幣政策支持,不鼓勵資本外移。而儘管中國當局對此進行了控制,資本仍在持續外流。
出於所有這些原因,馬格努斯認為,在接下來的一兩年內人民幣將繼續貶值,並且可能產生深遠的經濟和政治後果。他說:「這會抑制消費,抑制進口。因此,這對中國國內來說並不是一個好結果。在國際上,這可能會適得其反,因為很多國家都認為中國奉行不公平貿易政策。他們會認為或者想象這是一項旨在促進中國出口的戰略,這顯然是他們不喜歡的。因為他們認為,這會使國際貿易失衡變得更大。」
馬格努斯分析,人民幣貶值將加劇中國電動汽車和綠能設備等新興產業,以及鋼鐵、金屬和造船等傳統產業等對外出口造成的現有貿易摩擦,並招致美國和歐盟的對峙反應。中國當局也不歡迎貨幣貶值衝擊帶來的破壞性影響,但這仍有可能發生。
「儘管中國政府擁有大量儲備來捍衛貨幣,但他們可能不想都用掉,以維持人民幣匯率。因為這可能有點在浪費錢。」 馬格努斯告訴本台,即使中國政府動用外匯儲備來維持人民幣利率,也不可能持續太長時間,而且這可能讓人們對人民幣更加失去信心,加速資本外流,增加匯率壓力。
專家:理論和現實間有落差
人民幣真的會很快貶值嗎?「理論上來說,在人民銀行不干預或少干預的情況下,人民幣一定會貶值。」王劍指出,人民幣目前有兩個貶值壓力,「一個是針對美元的利差,一個是人民銀行的貨幣發行失控。」
王劍說,現在美國存款利率已從原來的低於人民幣利率變成高於人民幣利率,利差形成的人民幣貶值壓力,是中國央行中長期都要面對的現實。同時,在過去5年,中國央行發行的貨幣比過去20年發行的總量還要高出5倍,通脹壓力巨大。但現實中,人民幣並未大幅貶值。
「現實就是,人民銀行在外匯市場去干預人民幣匯率不讓它跌,因為這是個政治問題;它也不能讓人民幣貶值,因為現在房價很敏感,如果出現資金外流的情況,房價會暴跌。」王劍分析,在這兩種壓力之下,中國人民銀行只好在外匯市場上「死扛」。
「我們看到,理論上人民幣有巨大的貶值壓力,但是現實中並沒有貶值,因為人民銀行在那扛着呢。那麼,什麼時候人民銀行棄守呢?沒有人知道。」 他說。
旅美財經分析人士秦鵬則認為,從中國政府的角度來講,是希望將人民幣適度貶值,以刺激出口。但這又可能招致歐美國家的報復,尤其近期,歐美等國持續就中國產能過剩問題向北京施壓,歐盟還針對中國電動車等多項產品出口展開反補貼調查。
他說:「還有一個國際政治因素,各方面來講,它能不能做(貶值)或什麼時候做,這個還真得去看。」
本文由看新聞網轉載發布,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看新聞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文章或有適當刪改。
本文網址:https://vct.news/zh-hant/news/3e847998-6940-46c2-aa1c-e1c0477afe52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