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參議院曝中國干預學術界 手段與規模無人能及

10月5日,法國參議院資訊小組公布了法國學術機構遭遇外國干預的報告,直指中國以各種形式和手段干預法國學術界,規模之大無人能及。法國當局希望透過報告能起到警惕大學的作用,讓他們不要太「天真」,正視中國對法國學術界自由的傷害。

據中央社報道,法國軍事學校戰略研究所(IRSEM)發表名為「中國影響行動」的646頁報告後不到一個月,參議院資訊小組便公布了這份「非歐盟國家對法國大學與學術之影響與事件」的報告。報告指,中國、土耳其、俄國與部分波斯灣國家的干預最積極,尤其是中國。

撰寫報告的參議員卡托蘭(André Gattolin)與布蘭(Etienne Blanc)表示:「沒有人的手段與規模能與中國的策略相比,他們多方並進,再也不掩飾他們想取得國際關係中心地位並傳播其價值觀的野心。」

報告指,外國的干涉目的有二:首先是「影響力」,透過塑造國家形象和聲望,主要經過人文社會學術管道。第二、「盜竊」和「占領」數據資料,包括了智慧財產權保護和敏感科學資料,主要領域為科技、工程或機械領域,然後將其轉移。

卡托蘭在接受「法國24台」(France 24)電視台與法國國際廣播電台(France Inter)專訪時表示,中國的干預形式比其他國家更廣且積極,「從最簡單的友好關係、對協會施加一點壓力,到獎學金、邀請至外國知名大學教書等鼓勵措施,再到透過學生或實習工作滲透」。 

他也表示,俄羅斯的干預比預期中的少,土耳其則透過影響力維護其政黨形象。

這些國家會向「媒體或論述施壓」。卡托蘭向法國國際廣播電台說:「我們想到的當然就是中國,他們向大學或學者施壓,要他們對維吾爾、台灣,或其他議題噤聲;他們也向政治人物施壓,因為我有些同事現在出發訪台,就招來很多挑戰甚至威脅。」

 「巴黎人報」(Le Parisien)以法國布勒斯特商學院(Brest Business School,BBS)為例,指出在2017年,中國的偉東雲教育集團以700萬歐元的投資併購了這間瀕臨破產的地區商校。如今該校70%屬於中國集團的。

自從這家450位學生的學校被中國併購後,該校的國際貿易課便每周需上3個小時的中文課,而且會與上海、北京的學校進行交換計畫。9月份,該校還開設了孔子學院。

此外,中國的「千人計劃」則混合了政治影響與監控。參議員警告:「參與計劃的研究學者可能變成依賴中國,無論在資金或專業領域上,進而成為中國影響力的一員。」

卡托蘭表示,這些行動「傷害了大學的基本精神,也就是學術自由,例如讓教授自我審查。自我審查已成為常用手段,例如讓你無法取得簽證或資源。你的工作甚至會遭到學生或是大使館的抗議。」。

資訊小組建議法國政府,將外國介入的議題納入政治要務,並成立觀察機構。 

法國駐中國大使館前科學技術顧問貝拉克(Bernard Belloc)向世界報(Le Monde)表示,我們可以和中國合作,但是眼睛要保持雪亮。有些學生與中國公家機構有簽約,甚至還有中國前軍官在外國研究機構做博士或博士後研究。

布蘭認為,這份報告可以終結某種「天真」。他說:「事實是,的確有大學受到影響,教授與學者對此不該再視若無睹。」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