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理朔爾茨訪華:既要降低風險又要不冒犯北京

德國總理朔爾茨周六起訪問中國,將分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總理李強會面。在北京與西方圍繞中國政府大力補貼綠色能源觸發的貿易戰隱然成型的時刻,朔爾茨訪華的主要目的:被認為是減少與北京貿易摩擦的同時又不觸犯北京。

朔爾茨此次訪華面臨複雜的國內國際經濟形勢,一方面,受經濟衰退打擊的德國企業,呼籲更全面更公平地進入被認為過分保護的中國市場;另一方面,面對中國傾銷「過剩產能」,歐盟已開啟多項調查, 威脅將課以重稅制裁。而中國政府將試圖敦促柏林當局不要支持歐盟相關舉措。

法新社評論說,率領着政府部長和跨國公司大老闆的朔爾茨此行並不輕鬆,面對中國,應在他所主張的「合作夥伴、競爭者與系統性對手」三者之間走鋼絲。這是一種面對北京的「去風險」政策,既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又不至於走到脫鈎的地步。

法新社援引中國東部德國商會會長布特克表示,「作為一極,歐洲人必須明確在美中之間如何定位,而不要被美中衝突壓垮。」他補充說: 「我們仍然沒有找到既能保護自己的市場,又不冒着失去在華業務風險的辦法」。

在中國與西方貿易形勢緊張之時,柏林方面表示,朔爾茨中國之行是與美國、歐盟以及法國協調之後的行動,在國際層面,朔爾茨將要求中方向俄羅斯施壓。

周五,法國總統馬克龍和朔爾茨舉行視頻會議,共同呼籲 「重新平衡 」歐中貿易。根據愛麗舍宮,「兩位領袖協調努力,倡導重新平衡歐中貿易關係,並強調烏克蘭戰爭對歐洲安全的影響」。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問題專家時殷紅對法新社表示,歐盟準備限制中國再生能源出口,而法國似乎是先鋒。德國在貿易限制問題上傾向於追隨其盟國,在反對貿易限制問題上仍然緩慢而猶豫不決。

基爾研究所在本周發表的研究報告中估計,中國政府向企業支付的補貼是包括德國美國在內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的三到九倍。但德國經濟研究所的另一項研究也強調,德國企業的多元化努力也嚴重不足。

柏林梅里克斯研究所所長米科-胡塔里則認為,朔爾茨訪問北京,為的是 「重新推動 」並穩定與北京的關係。在他看來,德國在歐盟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原則上反對在貿易爭端中採取強硬制裁。

中國東部德國商會會長布特克表示:「我認為雙方都心存戒備,因此,中國方面也認為這次來訪是一個好兆頭」。他還認為:「我們堅持開放市場,因為這對我們的生存至關重要。失去這個市場將比我們通過對中國商品徵收關稅所獲得的利益還要嚴重」。

但是,德國的「騎牆」姿態引起盟友不滿,法國世界報日前報道說,「德國在對華貿易關係上的模稜兩可削弱了歐盟的一致性」。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