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檢測背後的瘋狂生意經

2021年1月14日,翟某向河北省隆堯縣衛健局報告喜訊,由他所在機構負責的新冠檢測結果全部為陰性,無一確診。 

沒有人能想到,兩天之後,翟某再次報告:我們搞錯了,我們發現了陽性樣本。 

措手不及的隆堯縣緊急採取防控措施。包括對涉及人員重新採樣檢測、對所涉地區封控管理,並向公安機關報案。 

翟某解釋,當初報告檢測結果時,還留下一份1:10混檢樣本尚未檢測。實驗室懷僥倖心理,將「全部陰性」的結果報了上去。這次重新檢測發現三位陽性感染者,翟某也被公安機關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在整個核酸檢測的需求增長浪潮中,第三方機構是一個微妙的存在。作為商業化團體,第三方機構改善了物資及檢測能力匱乏的境遇,同時也將追逐商業回報的氛圍引入檢測市場。 

檢測商業化

作為公立檢測機構的有力補充,第三方檢測機構在新冠疫情下大量崛起,背後是疫情的現實考驗: 

檢測能力與檢測需求不匹配。 

新冠疫情地域爆發、傳播極快的特點,使疫區必須在短時間內進行範圍極廣的檢測篩查。去年青島疫情發生後,5天檢測超千萬人;今年河北疫情爆發後,3天緊急檢測1025萬人。 

在檢測奇蹟背後,具備檢測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替公立醫療機構承擔了大量檢測工作。並形成to G、to B和to C三個增長方向,共同構成核酸檢測商業化的龐大市場。 

去年6月11日,北京市新發地疫情爆發後,檢測需求急劇增加。餐飲、快遞、醫療、學校、公共服務人員等群體均急需核酸檢測。正是這一時期,北京市具備檢測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大量生長,並承擔了來自政府的大宗訂單。 

網頁截圖
網頁截圖

與口罩行情類似的是,第三方核酸檢測是一項有利可圖的生意。新發地疫情期間,一位做檢測女總裁在微博抱怨檢測價格: 

「棉簽在舌根刮兩下,一共就兩秒鐘,收費180元?」 

背後原因是,我國公立機構檢測與第三方機構檢測實行價格雙軌制。即國內公立醫療機構的核酸檢測費用普遍按照政府指導價標準執行,而第三方機構有自主定價權力。

以北京市為例,公立檢測機構的政府指導價是120元,而第三方檢測機構價格從110元至240元不等,價格的動態調整幅度更大。 

價格變化的原因多是成本變化。例如,各機構採購試劑的品種、批次不同,以及檢測人員的人力成本有差異。 

但最終決定價格的,是市場需求。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口罩的倒賣營銷狂潮在全網爆發。相關材料如KN95口罩機、熔噴布、鼻樑條等紛紛迎來價格翻倍。集中在產品端,原來幾毛錢的口罩往往能漲價至5元以上。 

和口罩類似,核酸檢測的需求增長也是一個漸進過程。 

以檢測試劑生產商華大基因為例,西南證券預測數據顯示,到2020年,因新冠檢測試劑業務的放量增長,華大基因的檢測業務營收將從2019年的5.71億暴增至70.71億元,同時毛利率上升至70%。受此利好影響,華大基因股價在2020年完成翻倍增長。 

在檢測端,短期的疫情衝擊緩和後,核酸檢測正在向常規的商業體檢靠攏。 

一位微信朋友圈的核酸檢測代理商對「新熵」表示,他所代理的檢測機構價格為上門費500元,團體檢測90元每人,個人檢測130元每人。在發布核酸檢測廣告後,代理商每拉到一個用戶,所得報酬是5元。 

網頁截圖
網頁截圖

這是一種類似於淘寶客的營銷模式,代理商通過社交媒體等平台尋找客源,並從成交訂單中分享佣金。 

「新熵」發現,該機構於6月13日首次出現在衛健委公布的檢測機構名單中。該機構對「新熵」表示,該項服務目前主要針對需求集中的上門檢測,如果僅以個人身份來到機構所在地進行核酸檢測,則仍需要排隊領號等程序。相對來說,更推薦就近尋找醫院或第三方機構進行檢測。 

這意味着,需求集中、體量更大、能攤平檢測人員和設備成本的團體檢測更受第三方機構青睞。相比之下,個人檢測需求具有明顯的波動特徵。如何將分散的檢測需求集中消化,決定核酸檢測作為商業活動的價值。 

在互聯網營銷方面,支付寶、淘寶、美團、京東、拼多多、微信、百度等平台均已上線核酸檢測預約相關內容。 

其中,美團、支付寶等平台將核酸檢測放入相關板塊的熱門搜索詞當中;百度健康上線了「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專題界面;在淘寶、拼多多等電商平台中,核酸檢測廣告大幅出現。 

然而,網絡預約檢測同樣面臨結果不可控的問題。 

從互聯網平台的用戶留言來看,有用戶評價核酸檢測「出結果很快,不到8個小時」,也有用戶評價「等了三天還沒出結果,卡在檢測口走不了」。對此檢測機構表示,近期機構承擔了河北疫情的政府指派檢測任務,導致個人檢測速度進展緩慢。 

對於這部分緊急檢測訴求,第三方機構正在尋求通過類似VIP的插隊機制,以收割用戶的額外付費意願。 

「新熵」發現,有機構提供380元的「優先檢測」服務,號稱出具檢測報告只需兩個小時。而另一檢測機構對「新熵」表示,目前出具檢測報告需要48個小時。從半年消費量看,優先級檢測約為普通檢測的2.82%。 

網頁截圖
網頁截圖

這意味着,這一小部分緊急檢測的需求通過額外付費的方式消化掉了。顯然,這是在第三方機構自主定價機制下才能出現的服務,通過市場化的自主定價機制,核酸檢測的商業屬性被進一步放大了。 

下一個口罩?

同樣作為疫情期間的稀缺資源,口罩已經率先走下神壇。 

疫情爆發後,口罩緊缺的現狀催動巨頭入場。富士康在園區上了口罩生產線;中石化上了10條熔噴布生產線;比亞迪和上汽迅速投入口罩機研發;天眼查數據顯示,國內口罩企業從疫情前的6000家暴增至6月底的7.4萬家。 

瑞士《一瞥報》報道,到2020年年底,中國將有95%的口罩生產商面臨破產。 

眼下,核酸檢測市場似乎面臨同樣的前景。從第三方機構入場開始,核酸檢測的商業化似乎變得不可避免。 

對於各機構來說,檢測物資的採購渠道、檢測人員的招聘和組建等等,都在初期形成了較高的機會成本。BOSS直聘等招聘平台信息顯示,大量機構正在招聘日結核酸檢測人員。有應聘者表示,在檢測高峰期,相關薪酬還會更高。 

網頁截圖
網頁截圖

而在疫情消退後,隨着檢測機構數量增長,同一地區擁有資質的檢測機構分布趨於密集,各機構建立的檢測能力不能對等匹配到同等的檢測需求,又因無法走醫保報銷而缺乏價格優勢,在需求低谷期對檢測用戶的競爭也就更大。 

隨着各機構在線上渠道的營銷戰爭愈發激烈,核酸檢測供給過剩的號角正在吹響。 

去年,各地核酸檢測政府指導價格出現普遍走低。這意味着,整條產業鏈的供需緊張局面發生改善,檢測試劑、防護服、檢測人員等要素緊缺的局面趨於緩和。 

西南證券預測,華大基因的醫學檢測營收額在2021年將迎來60.5%的同比萎縮。其中,新冠檢測試劑銷量將從7500萬人份萎縮至2000萬人份。 

原因十分簡單,隨着全球範圍的疫情控制、新冠疫苗接種以及檢測技術進步。過去龐大的檢測需求將持續減少,供需將進一步趨於理性。 

截至1月14日,北京市已接種新冠疫苗150萬人,其中,出租車司機、網約車司機等易感人群已經集體接種疫苗。這意味着,儘管後續仍將會有外來輸入病例出現,但檢測壓力將大幅減輕。 

此外,今年的原地過年倡議也令核酸檢測需求大幅減少。職場人士商路(化名)對「新熵」表示,由於近期家鄉疫情的持續發酵,他不得不取消了回家過年的計劃。 

相比教資考試、學生返校等檢測高潮期間,此次春節期間的檢測需求反而萎靡下來。一些檢測機構對「新熵」表示,最近他們開展了核酸檢測「巡迴場」,無需上門費用,無需排隊。 

對整個核酸檢測行業來說,即便檢測能力無法像口罩一樣儲備,但供給接近飽和、行業紅利褪色仍然是無法逃避的現實。在各大互聯網平台,核酸檢測的營銷狂熱也將告一段落。 

(全文轉自網易號新熵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