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媒《財新周刊》12月25日發表社論「重溫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借前中共領導人鄧小平的話指,社會要成功要「靠實踐靠實事求是」,引用習近平的話「違背實事求是,會誤黨誤國」。該文疑因暗指中國在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主政下民不聊生,文章已被下架。
這篇社論文章說,「文革期間,國民經濟瀕臨崩潰,官方卻仍堅稱『形式大好且越來越好』,實則民生凋敝,貧窮落後,不僅與發達國家差距越拉越大,而且正在被騰飛的周邊國家和地區遠遠甩在後面。」
文章還說,當前民營經濟增長乏力,社會預期轉弱,財政金融風險顯露,社會保障問題日益嚴峻等,事關國計,也波及民生。外交面對全球化逆流,民粹主義思潮泛濫,脫鈎斷鏈日甚一日,地緣衝突彼伏此起,應準確評估自身力量。
文章指出,「中國置身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內外重重挑戰,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才是光明大道,為此,務必謙虛謹慎、戒驕戒躁」。
這篇社論引發熱議,並被迅速刪除,財新網及其App端,以及財新網官微發出的相關報導,都被刪除。
網路熱議
許多網民認為,文章藉官方話語批評習近平在政治、經濟方面倒行逆施,導致民不聊生。也有網民表示,《財新》直接向習近平開戰,顯示中共內部不是鐵板一塊。
「這是罵皇上習近平的吧。」
「中共國很實事求是地違背了實事求是。」
「財新直接向習近平開戰了?直擊痛點,胡舒立恐成第二個任志強······」
「財新周刊的後台是王岐山家族,如果沒有後台早就被封了,同時這個老闆在境外也有新聞機構。」
「王岐山公然反聖?」
「確實現在還不是鐵板一塊」「應該是內部有人或者有相當強大的勢力在挑戰他。」
「太大膽了,敢違背聖上加速師的旨意?更何況本來土匪就是盜回來的國,何來實事求是?繼續『實事求是』地欺世盜名?」
「中共垮台才是百年大變局。」
還有網民戲說,「財新這是不想過了?掀桌子了」、「這個小編要被停職了」、「就沒人能管得了習近平嗎?」
工程師托馬斯‧林‧李呼籲中國民眾起來抗爭:「倒行逆施,每一個個體,力量面對有限,發動只是以自己認為最安全的方式,也一定要發出反對的聲音。每一個微弱的聲音聚集在一起,事情才可能有轉變的機會。理性的發聲者點讚!」
社論原文
45年,崢嶸歲月稠。1978年年底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定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果斷結束「以階級鬥爭為綱」,將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掀起了改革開放序幕。改革開放成為決定當代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紀念改革開放45周年,不只是回顧過往的艱難歷程,不忘初心,更是為了凝聚共識,斬棘向前。
當時,經歷「十年動亂」衝擊,經濟社會傷痕累累,人心思變。十一屆三中全會之所以能夠撥亂返正,並奠定此後中國經濟騰飛基礎,一條根本經驗就是遵循了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和方法,並寫入黨章。黨的思想路線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鄧小平說,「改革開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實踐,靠實事求是。」習近平總書記也指出,「歷史反覆證明,堅持實事求是,就能興黨興國;違背實事求是,就會誤黨誤國。」重溫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就是要擺脫教條,直面現實。這一經驗,對迄今發展而言,是不爽的法寶,對今日之改革,則是前行的指南。
重溫這一思想路線,可以更深切理解,45年前,面對百廢待興的嚴峻局面,需要怎樣堅定的決心、強大的魄力和高超的智慧,方能闖過難關。
只有實事求是,才能收拾亂局,直面挑戰。「文革」期間,國民經濟瀕臨崩潰,官方卻仍堅稱「形勢大好」,且「越來越好」,實則民生凋敝、貧窮落後,不僅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越拉越大,而且被正在騰飛的周邊國家和地區遠遠甩在後面。知恥近乎勇。唯有靠實事求是,中國才能跳出「絕對貧困陷阱」。
只有實事求是,才能解放思想。唯有求真務實,方能求新求變。鄧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的講話題目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這也奠定了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基調。此前掀起的「真理標準大討論」,正是要不要回歸唯物主義認識論和方法論的一次思想對決。也正是得益於實事求是,過去有些不敢想的問題,敢想了;過去不敢講的問題,敢講了。
只有實事求是,才能勇敢調整對外政策,與世界接軌。在改革開放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向先進國家學習被視作「崇洋媚外」,國門緊閉,領導層和民眾都對外部世界懵懵懂懂。1978年前後的官員學者出國考察熱,讓更多人看到世界的真面貌,意識到中外巨大差距,進而產生奮起直追的強烈緊迫感,加緊全面調整內外政策。
只有實事求是,才能平反大量冤假錯案。平反冤假錯案,就是把顛倒了的是非糾正過來。一度由於「兩個凡是」等因素進展緩慢的平反工作,自十一屆三中全會起提速。據不完全統計,到1982年底,全國共平反、糾正約300萬幹部的冤假錯案,恢復47萬多名黨員黨籍。通過平反,還了公道,順了人心,也彌補了人才斷層。
重溫,更是對今天的啟示,可以使我們更加清醒認識到,置身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內外重重挑戰,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才是光明大道,為此,務必謙虛謹慎、戒驕戒躁。
只有繼續堅持實事求是,才能解決改革遇到的真問題。45年的改革開放,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偉大成就,但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依然突出。當前,民營經濟增長乏力,社會預期轉弱,財政金融風險顯露,社會保障問題日益嚴峻等等,不僅事關國計,也波及民生。直面真問題,方能解決真問題。
只有繼續堅持實事求是,才能進一步解放思想。近年來,中央嚴查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其實質是唯書唯上而不唯實的資本主義和教條主義。上級沒有說的,不敢說;文件沒有提的,不敢想;領導沒有安排的,不敢做。而改革開放的一條寶貴經驗則是「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14億人民是改革開放的主體,改革開放要續寫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蹟,就必須充分發揮他們的能動性和創造性。
只有繼續堅持實事求是,才能及時糾正某些不當政策。近幾年,一些地方和部門收縮性政策頻出,傷害了企業,也削弱了市場預期。收縮性政策的背後,存在著一套背離實事求是路線的治理邏輯和行為方式。近來,中央多次強調謹慎出台收縮性、抑制性舉措,這既有助於政策優化,也是實事求是的重申。只有繼續堅持實事求是,才能成功應對層出不窮的外部挑戰。當前,全球化遭遇逆流,民粹主義思潮泛濫,「脫鈎斷鏈」日甚一日,地緣衝突彼伏此起。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方多次重申,一向按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決定自己的立場和政策。此外,還應準確評估自身力量,不卑亦不亢。這是事關中國國際處境和道德形象的大問題。
改革開放是一次偉大覺醒,這一覺醒以「真理標準大討論」作為先導,體現了歷史進程的嚴密邏輯和當時決策的有章有法。改革永遠在路上,實事求是便是指路明燈。如今,身處改革的「深水區」,面對難啃的「硬骨頭」,淋漓盡致體現實事求是精神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將給我們提供無盡的啟示。
本文由看新聞網原創、編譯或首發,並保留版權。轉載必須保持文本完整,聲明文章出自看新聞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
本文網址:https://vct.news/zh-hant/news/3a468833-80c6-47be-9087-6c9c6301743c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