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機場人臉辨識登機被曝乘客私隱可送交第三方

香港機場自2018年新增自助保安閘口後,今年1月5日又新增「人臉辨識」登機閘口。但機場管理局在推出此新措施的前一天修改相關私隱條款,讓可識別乘客身份的資料可送到第三方供應商。資訊科技界選委黃浩華指,當局刪除「匿名資料」條文,令人生疑。

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與閘口相關的私隱政策聲明在1月4日作出更新,更新後的乘客私隱度被降低了。更新前的條文列明,除非預先得到乘客同意,否則不會向第三方提供個人資料。即使向第三方轉移資料,亦屬匿名資料,第三方無法辨識乘客身份。

然而,更新版內容指,獲機管局委聘的第三方服務供應商可獲機管局提供個人資料,「乘客同意條款」以及「只提供匿名資料」的條文均被刪去。

更新前的條文載明使用個人資料目的只包括核實乘客進入機場禁區權利及作統計與分析用途,而更新版本卻新增用途,包括「保障航空及機場保安」,惟未詳解「保安」意思。

機管局還拒絕透露新閘口供應商身份。機場過去于禁區入口設立自助保安閘口時,局方曾向立法會公布舊閘口相關供應商為日本電氣香港有限公司。

「匿名資料」條文遭刪 黃浩華指令人生疑

資訊科技界選委黃浩華指,當局刪除「匿名資料」條文,令人生疑。他說,銀行或網路公司都會收集未有匿名化的個人資料,只限內部溝通或客戶聯絡,質疑自動閘口的供應商按道理無須再與乘客聯絡。

當局稱收集到的資料會於航班離港七天後刪除,但黃浩華質疑當局難以確保第三方刪除相關資料,因此認為應保持匿名化。他又認為乘客在機場被人臉識別,技術上可以追蹤之後的行蹤,難免令人感到害怕。

民主黨前立會議員尹兆堅則批評,當局與供應商有令人生疑的關係,又認為當局增加監控及鉗制。

機管局表示會採取嚴格措施確保數據安全,指資料會經加密處理,儲存位於機場的伺服器,而非雲端伺服器或外部服務供應商的系統。所有可識別身份的資料,將在旅客乘搭航班離港七天後,從系統中自動刪除,而第三方服務供應商亦必須遵循相同政策。機場管理局透過既有程序公開招標及委聘承辦商。另外,旅客亦可自由選用傳統人工通道,並由航空公司職員人手核對旅行證件及登機證後登機。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