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拒紅色滲透 新聞自由排名38 或成區域媒體中心

台灣在「無國界記者」5月3日最新出爐的世界新聞自由指數中排名38,但部分民營媒體仍容易深受財團、甚至北京政治勢力的資金影響,淪為政治宣傳或操弄民意的工具。無國界記者表示,隨著外媒駐台比例增加,台灣有機會成為區域的媒體中心。

美國之音報導,無國界記者組織(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RSF)位於台北的東亞辦事處主任艾瑋昂(Cedric Alviani)表示,台灣在其全球新聞自由指數的年度排行上,從去年的第43名進步到今年的第38名,表現優於南韓。

台灣媒體遭紅色滲透

艾瑋昂指出,台灣有部分民營媒體仍常見利益衝突情事,「在台灣,備受民間和台灣政府關切的是,中國可以透過假訊息影響(台灣)民意。過去幾年來,我們仍常看到中共政權(對台)發動小規模的假訊息攻擊,不排除中國仍有能力(對台)升高攻擊的層面。」

艾瑋昂指出,台灣政府已將虛假訊息的操弄視為「戰略威脅」,並有所因應。他呼籲台灣儘速重建媒體報導的公信力,才能有效防止北京的紅色滲透。

報導說,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助理教授黃兆年多年研究發現,中國透過所有權、廣告和發行市場三大管道,直接或間接地左右台灣媒體和輿論走向,在前台灣總統馬英九時代(2008至2016年)的滲透力道最強,並在民進黨政府2016年掌政後轉弱,但中共與在地協力者多年來所建立的合作管道仍持續發揮作用。

台灣2020年初通過《反滲透法》抵制來自北京的不當影響力。黃兆年指出,該法由於缺乏如吹哨人的誘因機制,或因資訊不對稱,證據取得不易,法案通過兩年來,並未見起訴任何收受北京不當資金資助、進行置入性行銷的媒體或個人。

黃兆年說,根據他的研究和外媒的調查,台灣至少仍有五家媒體收受北京的非法廣告贊助,但因證據取得不易或法律無法溯及既往,很難將他們法辦。

除了廣告,黃兆年說,中共也曾透過親中的台商取得台灣媒體的所有權來影響輿論走向,建議台灣應化被動為主動,效仿美國和澳大利亞,通過代理人法案,讓那些為境外勢力服務之在地協力者的資訊得以公開,以維護公眾知的權利。

外媒從中國轉進台灣 猶如「從地獄到天堂」

隨著中國和香港的新聞環境嚴重惡化,外媒轉而派駐台灣的家數和人數屢創新高。

台灣外交部截至2022年4月底的最新統計顯示,駐台的外媒於2020年後的兩年內新增28家,達75家,總計來自20個國家,而派駐台北的外媒記者也新增62人,創137人新高。台媒《自由時報》去年1月引述部分外媒形容,從中國轉進台北猶如「從地獄到天堂」。

中國形象受創 台灣提高國際話語權

去年8月前往台灣的意大利網媒China Files編輯主任藍柏提(Lorenzo Lamperti)親身感受到台灣高度的採訪自由。

「這一個月來,我已經採訪到三位現任政府的部長。我也可以到台灣各地採訪地方政治新聞,非常容易接觸到受訪對象。作為一名記者,我絕對不會接受來自政府的金錢資助,不管是中國政府或台灣政府。」藍柏提說,「如果有些媒體或是個人接受這樣的金錢贊助,對新聞報導而言,絕非好事。事實上,部分意大利媒體聽說也接受中國的資金贊助。」

對於外媒駐台的比例屢創新高,台灣學者黃兆年說,這是非常正面的發展,有助於提升台灣的國際話語權,但不利於中國的國際形象,也抵消了其在提升軟實力和大外宣工作上的努力。

無國界記者組織的艾瑋昂也說,派駐於香港和中國的外媒屢遭當局打壓和騷擾,也因言論緊縮,讓他們很難找到敢接受採訪的對象,因此他們繼續留在中國的意義不大。他說,隨著外媒駐台比例增加,台灣有機會成為區域的媒體中心。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