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起步真的晚嗎?

引 「起步很晚」成了最好的理由 

中國芯片落後的現狀,導致今天只能看人臉色。 

每年80%以上的芯片靠進口,2019年超過2萬億。 

這麼大的進口量,還被人牽着鼻子走。 

很多人習慣性嘆息:先忍幾年吧,誰怪我們一窮二白起步晚呢。 

可中國芯片技術發展真的晚嗎? 

其實中國1956年就開始規劃,比日本還要早上兩年。 

明明是管理水平的問題,也要歸結為「起步晚」。 

明明是有些人中飽私囊,也要歸結為「起步晚」。 

明明是體制不順的問題,也要歸結為「起步晚」。 

明明是上下其手欺騙國家,也要歸結為「起步晚」。 

「起步晚」成了很多失敗者理直氣壯的藉口, 

同樣也成了很多騙子的「擋箭牌」。 

是的,我們在很多領域是一窮二白,起步很晚。 

但很多領域,我們的起步並不晚。 

01 半導體科學  曾經的榮耀和驕傲 

半導體起了個大早,今天都沒能趕個晚集。 

▲1956年,在我國 「十二年」 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中,半導體科學技術被列為當時國家新技術四大緊急措施之一。 

▲1960年,北京成立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開啟了中國半導體科學技術的發展之路。 

▲1958年,即在中科院拉出中國第一根硅單晶——我們今天所說的硅晶圓,就是在硅單晶棒基礎上切片得到的。 

▲17年後,北京大學物理系半導體研究小組,設計出我國第一批三種類型的(硅柵NMOS、硅柵PMOS、鋁柵NMOS)1K DRAM動態隨機存儲器,它比美國英特爾公司研製的C1103要晚五年,但是比韓國、台灣要早四五年。 

然而,這是中國集成電路產業最後的輝煌。 

今天的半導體科學技術,中國沒有任何話語權。 

02 集成電路  本可以領先台積電

就算中間發展停滯,但80年代仍然還有機會。 

上世紀80年代初,大陸和台灣有兩家跟集成電路相關的企業先後成立。 

一家是從中科院計算所起步,成立於1984年的聯想,從代理電腦銷售開始,最後成長為PC生產商和供應商。 

而比聯想晚三年成立的台積電,是全球第一家集成電路製造服務企業,目前是市場占有率超過50%,也是全球最大、技術最先進的晶圓代工企業。 

兩家公司創始人對比也很有意思。 

機械系出身的張忠謀,看準了半導體產業發展壯大並細分的趨勢,開創了半導體代工行業,隨後在半導體工藝製程方面一直引領着產業發展。 

而在中國第一家專門從事計算機技術研究的機構工作,柳傳志本來離芯片更近,但他選擇了「貿工技」的發展路線。 

本來在集成電路上可以一爭雄長,但我們選擇了放棄。

今天的台積電,成為全球頂尖級明星企業。 

03 光刻機大敗局  值得重新思考 

光刻機是製造芯片的核心裝備,其精度決定了芯片性能的上限。 

但中國光刻機的起步晚嗎? 

▲1965年,中國便研製出65型接觸式光刻機。 

要知道,後來稱霸光刻機界的荷蘭ASML公司這時還沒有成立。 

▲1977年,GK-3半自動光刻機誕生。 

▲1980年,清華大學研製出第四代分布式投影光刻機,精度高達3微米,已經接近國際主流水平,僅次於美國。 

▲1982年,科學院109廠研製的KHA-75-1光刻機在當時的水平均不低,最保守估計跟當時最先進的canon相比最多也就不到4年,而且從jkg系列至今仍在銷售的情況來看,都具有不錯的使用價值。 

▲1985年,機電部45所研製出了分步光刻機樣機,通過電子部技術鑑定,認為達到美國4800DSW的水平。中國在分步光刻機上與國外的差距不超過7年(美國是1978年)。 

但隨後中國光刻機技術遭遇「滑鐵盧」: 

在「十二五」科技成就展覽上,中國生產的最好的光刻機,加工精度是90納米。 

這相當於2004年上市的奔騰四CPU的水準,而國外已經做到了十幾納米。 

光刻機大敗局?背後到底是什麼原因? 

04 航空發動機  至今讓人揪心 

航天發動機與光刻機一樣,都代表了人類科技發展的頂級水平。 

它們都屬於後工業化時代的綜合產物,是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 

中國航空發動機的起步並不比別人晚。 

當美國普惠上世紀50年代推出世界上首台渦扇發動機時,中國不甘落後奮起直追。

1963年啟動的渦扇5項目以及1964年啟動的渦扇6項目,讓人為之興奮。 

但因為眾所周知的十年,這兩個項目相繼失敗,停止研製。

不久後的渦扇9,則是歷經30年時間才通過國產化工程技術鑑定,獲准投入批量生產。

此後,中國航天發動機與美國的差距,便定格在了30年。 

與航空發動機霸主美國相比,F-35採用的普惠F-135系列發動機,其運行壽命便達到8000小時,是我國太行發動機的4倍以上。 

而在民用航空發動機領域,中國至今沒有一款可以裝機的高涵道比渦扇發動機。 

因為發動機涉及軍事戰爭領域,更加讓人揪心。 

那航天發動機噴射出來的火焰雖然像極光一樣美麗,但對於很多了解真相的人來說卻是顫抖的心跳。 

05 中國大飛機  航空人永遠的痛 

空客和波音,現在主宰全世界的航空產業。 

中國每年購買大飛機,要麼被波音宰,要麼被空客宰。 

其實,我國在大飛機製造領域的起步並不晚。 

上世紀70年代初,中國開始了一項代號為708的工程——製造大型噴氣客機,該型被命名為「運10」,並於80年代初上天。 

「運10」飛行最遠航程8600公里,最大時速930公里,最大起飛重量110噸,最高飛行升限超過11000米。 

最值得稱道的是,該機還在被稱為「死亡航線」的西藏連續7次試飛,均獲得成功,使「運10」成為中國第一架按英美適航條例設計的國產飛機。 

「運10」是國產大飛機之夢的起點,是中國飛機設計首次從10噸級向百噸級衝刺。 

「運10″設計的飛行時間大部分在高亞音速區域,而當時只有前蘇聯的」圖104″、歐洲英國的」三叉戟」和美國的波音飛機能達到這個速度。 

中國也由此成為繼美、蘇和歐盟之後第四個能自己造出100噸級飛機的國家。

 

由於多方面原因,耗資5.377億人民幣的」運10″項目下馬,僅比歐洲空客晚兩年起步的中國大飛機製造業,自此舉步不前。 

06 操作系統  我們仍然被人拿住命根 

PC端的出現造就了微軟的成功,移動互聯網則成就了安卓世界和蘋果帝國。 

它們的成功,離不開各自獨特的操作系統生態。 

中國想要構建一個操作系統的生態圈,近乎沒有任何機會: 

PC端被Windows牢牢掌控,移動手機端則被安卓和蘋果霸占。 

而國內的操作系統多為以Linux為基礎進行的二次開發,在全球範圍內所占份額不足1%。 

我們所看到的中國IT行業繁茂景象,並不能就此縮小這種技術差距。 

中國手機廠商免費利用安卓的代價,是隨時可能被谷歌「斷糧」。 

如果Windows系統被禁用,國內是否有能作為「備用」的成熟操作系統使用? 

一個完全自主可控的國產操作系統對於國內諸多領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可惜的是,國產操作系統喊了多年口號,依舊沒能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生態圈。 

我們在21世紀初便在研發紅旗Linux,可惜直到今天仍然受制於人。 

我們缺少操作系統生態的「根」,表面的繁茂隨時可能凋零。 

07 很多時候  並不是起步晚的問題 

從半導體到操作系統,從發動機到大飛機,中國起步都不晚,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起步晚」並非全部真相,更多的真相是:

對原創的不尊重: 

借用計算機術語來說,即「別人一開源,我們就自主」。對原創力量不認可,對知識產權不尊重,在乎的永遠都是商業變現。 

對科研人員的不重視: 

科研人員的收入普遍不高,不僅僅是比不上流量明星,很多時候是「造原子彈不如做茶葉蛋」。 

我們沒有保護好這些人,又談何科技進步,彎道超車。 

市場短視,缺乏長期主義: 

大多數高科技研究都不是短期行為,需要強大的心力和時間的沉澱,如果看到的都是短期效益和變現能力,缺少長期主義的心態,買不如借,借不如租。 

管理體制存在問題: 

管理體制內的職責不清晰、賞罰不分明,在需要有人「背鍋」時,沒有人敢真正承擔責任。 

半計劃半市場的畸形: 

改革不徹底,權力尋租和官商勾結導致市場不公的惡性循環。 

不合理的補貼制度: 

有些事情的確是需要國家層面支持的。 

但現在國家對產業的扶持和補貼成為一種人際關係的交易物和公關資源,導致真正做實事的人很難拿到補貼,而鑽漏洞者卻賺得盆滿缽滿。 

該補貼的不補貼,不該補貼的亂補貼。

…… 

就以今天的芯片產業為例,這裡面到底有真正想做實事的人? 

近年來各地紛紛掀起「造芯運動」: 

廣州投資建設粵芯,成都引進紫光 

南京引進了台積電,無錫打造華虹基地, 

廈門引入了聯電,重慶則引進了萬國半導體, 

合肥投資建設長鑫,武漢引入弘芯。 

就連一些三四線城市都在搞造芯運動…… 

這裡面到底有多少公司是想為國造芯,還是為了割政府韭菜? 

08 弘芯樣本  製造芯片還是忽悠補貼? 

我們見過太多忽悠補貼的企業,他們的目標就是拿一筆錢再說。 

就算最後是一地雞毛,最終無人買單。 

以武漢弘芯為例,這家成立於2017年的芯片公司,上手就是14nm工藝,緊接着7nm ,高呼每月要有3萬片的產能,搞得造芯片和賣茶葉蛋一樣沒區別。 

同時秀出了一系列騷操作: 

1. 花重金請來台積電前運營長蔣尚義博士請來當CEO。 

2. 花大價錢購買荷蘭ASML公司光刻機,這台NXT:1980Di 的光刻機支持7nm的芯片製程。 

為了迎接這台價值連城的寶貝,弘芯搞了一個進場儀式,背景板上赫然寫着「弘芯報國、夢圓中華」八個大字。 

在武漢市發改委的《2020年市級重大在建項目計劃》紅頭文件中,武漢弘芯半導體的總投資1280億人民幣,首期投資占到了先進制造業項目的最大頭。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接下來就應該生產芯片報效祖國吧? 

然而現實再一次教會我們怎麼做人:這家公司最近被曝出資金斷裂,官司纏身,1980Di這個寶貝也被抵押出去續命。 

最終結果怎麼樣,只怕也能猜出來。 

結 別再用「我們起步很晚」來給自己找藉口了 

芯片「爛尾樓」,完全在意料之中。 

回首看看2003年漢芯事件,本質上並沒有什麼兩樣。 

當年振奮人心的「漢芯一號」,各級領導、頂級專家紛紛站台。 

真相是創始人將摩托羅拉芯片用砂紙磨掉,然後加上漢芯LOGO。 

荒天下之大謬,如此明目張胆的科研造假,讓人瞠目結舌。 

如果不真正去做事,起步再早又有什麼用呢? 

很可惜,漢芯事件早已經被忘卻。 

大多數人看到今天的芯片窘境,只會籠統地說一句:我們起步太晚。 

這樣的邏輯,那些割韭菜的騙子會眉開眼笑的點讚。 

做實事的企業,與起步早晚並沒有直接關係。 

華為1993年進入安防領域,擊敗當年業界霸主TI公司; 

阿里雲創建於2009年,如今成為全球第三的雲計算平台; 

TikTok於2016年正式上線,在應用層面走在互聯網前列;

…… 

自信的民族或者企業敢於撕掉「起步晚」這塊遮羞布,砥礪前行。 

中國應該做的,是追求實事求是、完善市場競爭、保證公平自由、做到依法行事、尊重知識產權,而不是用「起步很晚」來給自己找藉口。 

我們原來也是一窮二白,但現在也成為世界經濟大國。 

別再輕易把「起步很晚」掛在嘴邊,聽起來特別沒風骨。 

其實,蘋果的智能手機2008年才推出,安卓系統2010年之後才開始風靡世界。 

最前沿的科技領域,誰又不是從一窮二白開始的呢?

(全文轉自微信公眾號量子學派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