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足輸了,中國卻贏麻了

國足又輸了,而且是在主場領先一球、多一人作戰的情況下遭沙特逆轉,可謂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輸球就輸球吧,這對於半死不活的中國足球產業來說,不是什麼新鮮事。

但奇怪的地方在於,以前即便是輸越南、輸緬甸,球迷都是打碎的牙往肚子裡吞,雖然恨鐵不成鋼,但至少輸得起,現在可就不一樣了,一部分人不僅不認輸,還想贏。

怎麼贏呢?比賽肯定是贏不了的,那就從別的地方贏,比如有球迷說:

「日本贏了足球又能如何,踢球好的國家沒有一個混的好的,阿根廷得了世界盃冠軍,結果國家破產了。」

「足球踢得好有什麼用,聯合國上三常沒一個足球踢得好的。」

換句話說就是,國足輸了,中國沒輸,不僅沒輸,還贏麻了。

雖然這只是一家之言,甚至不像是出自真正的球迷之口,但在如今的社會氛圍下,國足不僅0比7大敗,還是「恥辱」的敗給了我們一向瞧不起的「小日本」,這足以引發輿論地震了,大樣本下,持以上觀點的人自然也不在少數。

實際上足球踢得好又混得好的國家有很多,比如德國、法國、英格蘭、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比利時、荷蘭,不僅都是足球強國,還是發達國家,亞洲也有日本、韓國。

至於所謂的「上三常」,純粹是意淫的產物,而且美國與俄羅斯的足球都不差,美國曾經連續七屆進入世界盃決賽圈,最好成績拿到過八強,目前世界排名第16,在日本、伊朗、韓國這些亞洲一流球隊之上。

俄羅斯(不包括蘇聯)也是多次進入世界盃決賽圈,拿到過八強,歐洲杯更是只有一次未出線,最好成績四強,目前世界排名33,力壓卡塔爾、加拿大、埃及、沙特等勁旅。

也就中國足球實力最弱,世界排名87,與美俄不在一個量級。

很多人經常會拿奧運水平來對比國足成績,並對其差距感到困惑。

其實,中國足球的成績雖看起來與一些奧運項目相比有着天壤之別,但對於部分中國人而言,它們卻擁有相同的本質——既不是一項運動,也不是一種娛樂,而是激發民族自豪感的工具,天生就肩負着揚我國威的使命。因此,競技本身的魅力不重要,輸贏才是硬道理。

而當「唯輸贏論」成為指導思想的時候,也就意味着再也輸不起了。

奧運開始前喊着「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當蘇煒德失誤導致體操男團丟掉金牌後,又開始鋪天蓋地的謾罵。一輸掉比賽就質疑裁判不公、質疑對手耍賴、質疑自己遭到打壓。

國足輸給日本之後,很多球迷一邊說着「我們輸得起」,一邊又指責球員沒血性,比賽踢不過,怎麼不踢人。

這樣的心態不僅表現在體育層面,更充斥於社會的上上下下,甚至到了正視不足、取長補短都難以做到的地步,畢竟在很多人看來,承認缺點也是一種認輸。

既然輸不起,那就只能贏了,實在贏不了也要創造條件贏。

美國人民水深火熱,我們贏;日本人知小禮而無大義,我們贏;英法日薄西山,我們贏;北歐小國寡民,我們又贏;就連賣個手機、談個歷史都要贏到麻為止。

足球也不能例外,雖然咱們踢得臭,但正所謂勿以贏小而不麻,比不過技戰術可以比經濟嘛,對沖效果是差了點,但能贏就行。

不過,目前的「贏論」雖是顯學,卻仍處草創階段,對於足球領域的支持度還略顯不夠,想要小贏、大贏甚至雙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全文轉自微信公眾號老牌惡棍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