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群聊中怒懟上級」,引發關注。
該員工稱因工作材料出問題,被上級責罵「沒腦子」。她連發多條語音反擊:「不會好好說話嗎,還弄個主任,有主任會這麼幹活的?」「你說了我兩句,我大概能罵你兩百年。」
面對職場壓迫,毫無猶豫地反抗回擊,這位員工硬剛領導的硬核操作,在網上讓一眾打工人瞠目結舌,被稱為「打工人嘴替」。這一稱號背後,是集體性的共情——在不少網友看來,該員工幹了自己不敢幹的事,堪稱整頓職場的樣本。
面對輿論風暴,溫州紅十字會發布情況說明,大概還原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按照官方說法,涉事員工諸葛某某(臨聘人員)向上級部門報送統計表格,因表格存在填寫差錯,被上級部門工作人員麻某某(非領導職務)批評,諸葛某某感覺委屈,於是發視頻引發網友關注。
紅十字會的回應,特別在上級麻某某後面,用「非領導職務」的括號進行了備註。
這一令人玩味的細節,似乎是想否認二人的領導和被領導關係,進而否定職場壓迫本身,以化解外界對其職場文化官僚化的指控。
但不是領導職務,不代表上級部門的人,不覺得自己高人一等,享有頤指氣使的特權。
無論如何備註強調,一個是「上級部門工作人員」,一個是「臨聘人員」,在職場上,他們哪怕不是直屬上下級,也不是完全平等的同事關係。身份、職位的差別,是二者衝突的重要背景,這一點很難忽視和否認。
當然,即便他們就是直屬的上下級關係,把員工怒懟,當成反抗職場壓迫的正面案例,並貿然站隊,其實也失之草率。
所謂「表格存在填寫差錯」,到底是多大的差錯?作為上級的麻某某,「態度不好、語氣生硬」是指何種程度的批評,構不構成羞辱?這些問題目前沒有明確答案。
正因為事實不清,所以我們很難斷定,工作出錯的員工,到底是一種情緒失控的任性,還是有理有據地去整頓職場。
如果是前者,那麼大家得認清一個事實:這位員工,當不了打工人的嘴替。
說到底,「整頓職場」四個字,如果積極正面地去理解,那麼它應該是對職場不公平和壓迫的反抗,而不是在自身有虧的前提下,一味地去挑戰上下級,去出風頭,把硬懟領導當成一種行為藝術。
在職場上遭到壓迫和羞辱,當然可以反抗。只是就此事而言,它承載不了太多的額外賦義。
一場職場的上下級衝突,儘管事實不甚清晰,但那位工作出錯、硬剛上級,且事後已提出離職的員工,被捧成整頓職場的英雄,這恰恰是值得深思的地方。
網友的集體共情,未必是因為員工完全占理,而是因為硬剛領導的姿態,符合很多人心中那種「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的職場美好想象——就像「嘴替」一詞所示意的,自己做不到強硬,所以盼望着有人能夠替自己表達維權。
重要的不是反抗得對不對,而是敢不敢反抗。於是,一場職場衝突中具體的細節和是非,自然無足輕重了。
這其實解釋了,為何整頓職場的話題現在越來越火了。
就在前不久,有網絡截圖顯示,南京00後員工被公司要求陪酒後離職,並在離職前痛罵領導,引發熱烈關注。對年輕人整頓職場的熱情期待,成了一股強烈的社會情緒。
就事論事,新聞中怒懟上級的員工,也許當不了「嘴替」,也許只是情緒過激。
但千千萬萬的打工人,只能依靠「嘴替」來發泄情緒,表達自己在職場上遭遇壓迫時的不滿,由此所反映出來的職場生態,讓人深思。
健康的職場生態下,領導當然應該「好好說話」,不會動輒「態度不好、語氣生硬」;廣大的打工人,也當然有底氣表達自我,面對不公正、不合理的遭遇,敢於說不。
正是這樣的職場文化稀缺,「嘴替」才會在輿論場被不斷生產製造出來。「嘴替」被強烈需要的現實,正是打工人權利和尊嚴保障孱弱的縮影。
而讓打工人有底氣,讓他們的尊嚴,不被上下級關係隨意剝奪,最終還得回歸勞動者權益保障的法治層面來。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狐度觀察
本文由看新聞網轉載發布,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看新聞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文章或有適當刪改。
本文網址:https://vct.news/zh-hant/news/29aac01f-3645-4862-8bee-d46fb001f4b1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