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蟄伏已久的供銷合作社,近來因為一些地區大舉為其擴充規模及徵才引發熱議。
最近被熱議的「供銷合作社」,全稱為「農村供銷合作社」,簡稱「供銷社」,是中共建政後實施計劃經濟時期,以農民集資為名義在中國廣為設立。
供銷社負責組織供應農村生產資料、生活用品、收購、銷售農產品,並由國務院設立「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統籌,屬正部級單位。
中共推動改革開放後,供銷社趨於式微,1990年代更陷入虧損。其後,供銷社引進市場模式,甚至跨足農村金融業務,標榜「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其中,供銷社在城鎮內採取商業化經營模式,逐漸與一般超市無異,且標榜「農村直銷」及「平價」,脫去了它的特殊性及任務性。
在北京三環外人口眾多的團結湖社區,便有中國供銷合作社以「便民服務中心」為名開設的生鮮超市。與北京其它民營超市相較,屬於中上規模。各類蔬菜、水果、肉類、飲料、食品種類不少,且設有攤位,販售現做的手工饅頭、水餃,以及可即食的葷素熟菜等。
由於標榜「農村直銷」,這家便民服務中心販售的食品及飲料,明顯比一般賣場便宜。像是現包的素食水餃,每20個僅售人民幣15元,低於市售的20元以上;而一瓶250克的酸奶僅售6元,低於市售的10元。同時還也比照一般商場設有會員制,多數商品還有更低的「會員價」。
雖然設在住宅區內,但由於當地住戶眾多,加上物價便宜,即使是上班日的下午,賣場內仍然頗有人氣。至於客層,多半是附近居民,中老年人略居多數,但也看得到青壯年的身影。
一名店員告訴中央社記者,既然是「供銷社」,東西自然賣不貴,「政府的嘛,貴了就不叫供銷社了」。而客人也是沖著東西便宜、新鮮和離家近前往消費,不太會去管「供銷社」有什麼背景和什麼任務。
另一名北京民眾觀察,一般北京人對「供銷社」的第一印象就是「東西便宜」,其次是「統購統銷」,只有老一輩的人才知道它的淵源,其他人並不關心。但因為供銷社在北京的門市不多,加上民營超市的促銷五花八門,供銷社卻「不太行銷」。因此,一般人不太會為了貪便宜特別到供銷社購物,兩者算是「相安無事」。
一名不願具名的北京學者向記者表示,「供銷社」和「國營食堂」在承平時期,都是方便民眾生活和消費的社經網路。一旦出現物資短缺或如戰爭等緊急情況,它們將成為官方掌控資源的統籌網路。因此,供銷社的存在價值,不能光以承平時期的角色來衡量。
本文由看新聞網原創、編譯或首發,並保留版權。轉載必須保持文本完整,聲明文章出自看新聞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
本文網址:https://vct.news/zh-hant/news/299150d1-7d8d-47f4-92a8-1fcf408d460b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