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宣揚「日本地震報應論」漲粉800萬,這「潑天流量」更令人不安

過去幾天海南電視台遭遇了奇怪的麻煩。

主持人肖程皓其個人賬號的直播中說出「日本地震是報應」這樣的「不當言論」,對機構媒體來說,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的「錯誤」。電視台作出對其「停職」的處罰,並不算太嚴厲,但是仍然遭遇粉絲的反彈。

主持人似乎還「因禍得福」,一夜漲粉幾十萬,粉絲總數超800萬。很多粉絲留言,要求他出任海南台台長,還有人揚言要向上級舉報台長,這讓局面處在某種奇怪的僵持之中。

在世界新聞史上,這可能都是值得留下的一筆:當機構要處罰一個員工時,如何看待粉絲的反彈?機構還擁有對其職員的管理權限嗎?

個人和機構:電視台有權處罰肖程皓嗎?

第一個困境是電視台和自己的主持人,正處在一種新的關係中。肖程皓是在自己的個人賬號上說出那番爭議言論的,但其個人認證信息又是「海南廣播電視總台主播」。

這是作為傳統媒體的電視台,在短視頻和直播時代的一個常見的現象。肖程皓的「粉絲」,並不是海南台的「觀眾」,只有極少數人通過電視信號收看海南台的節目。

電視台作為傳統媒體,收入和受眾都在快速流失。電視台營收困難,我了解的四川衛視主持人,每個月只有幾千塊錢工資,在網上也不時有電視台發不起工資的新聞。電視台要轉型做新媒體,自己開發APP,無法找到觀眾。

最終,電視台不得不和抖音、快手和微信視頻號這樣的視頻平台合作。把自己的節目簡單搬到新平台,並不能解決問題,於是就出現了一種類似「混合所有制」的局面:電視台准許其主播、記者利用機構媒體的身份在平台上開設賬號,自己搞直播。

電視台的打算是,如果主播個人能夠在流量時代獲得關注,電視台也多少能夠分得一杯羹。有的電視台自己成立MCN機構,和主播們簽約,代理他們的廣告、帶貨等權益。有的電視台反應慢,但是主播成功後,仍然可以為所在機構引流。抖音這樣的機構,對此當然樂見其成,電視台和主播的大量入駐,無論如何都提高了平台的公信力,淡化了平台「草根自媒體」的形象,給粉絲一種可靠的印象。

但是,這種新局面卻為電視台帶來一種管理難題,他們是否還完整擁有主播的「所有權」?相似的問題,在報社的記者、編輯利用機構身份辦微信公眾號時已經出現。如果個人的「自媒體」獲得真正的成功,就會出現矛盾。當肖程皓的粉絲達到800萬甚至突破一千萬的時候,「影響力」甚至可能超過海南電視台,又能做出怎樣的處罰呢?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電視台的苦澀在於,如果員工的自媒體不能成功,機構的收穫就很有限;而一旦成功,就會在一定程度上脫離自己的掌控。

經濟利益如何分配,還可能通過事先的合同進行約定,而這種「不當言論」造成的衝擊,應該如何處罰,應該是雙方都沒有料到的。

主播和粉絲:相互塑造和綁架,滑向「極化」的深淵

這一事件發生後,肖程皓還沒有公開接受採訪,或者進行一個直播來談自己的感受,說明他還很在乎自己的機構身份,尚沒有做出「單幹」的打算。

他的超800萬粉絲,是巨大的誘惑,也是一種危險。一個人在抖音上擁有如此多的粉絲,是一筆寶貴的財富。而且,粉絲對他是真正的「情感認同」,也就是所謂「鐵粉」,這很有利於帶貨。

但是,如果只在乎這種經濟效益轉化的可能性,也是短視的。因為在粉絲的「綁架」下,不得不把自己的言論極端化、粗鄙化進行到底,不斷去觸碰底線,最終可能會遭遇平台封號。

肖程皓一定能夠感受,「粉絲」是一種巨大的、不受自己控制的力量。「粉絲和主播」,與以往「觀眾和主持人」的關係有着本質性的不同。「主持人」代表的是機構,其價值觀和言論都不是自己的,而「主播」則是「自媒體」。

同樣,觀眾可以欣賞主持人,但這種欣賞是遠距離的;敬一丹、白岩松這樣的主持人,只有自己出書的時候,才能真正發現和觀眾的聯繫。而「主播」則是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粉絲通過購買來表達的愛,他們已經是「家人們」。

視頻平台的「主播」和粉絲,是高度一體的。人們強調粉絲畫像,並且利用大數據,掌握粉絲的心理。「主播」和「粉絲」是一種共同塑造下的合謀關係,雙方會不斷強化「情感聯繫」。主播會討好粉絲,不然粉絲會「取關」,而粉絲也會反過來塑造主播,讓他知道哪些內容、何種風格是有流量的。

這種所謂「互動「,也是「日本地震是報應」這種「不當言論」出現的原因之一。一個人可以「反日」,但是媒體人使用「報應」這樣的詞,至少是不得體的、沒有文化的。然而,他知道自己的粉絲喜歡這樣的表述,知道粉絲仇恨日本,而越是仇恨日本的表述,流量就越大,這種「越界」也就具備了某種必然性。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肖程皓觸碰到了這個龐大的粉絲群體,可能讓他心動、興奮,但也會灼傷他。他的言論,已經到了引發外交爭端的邊緣,如果日本方面就此抗議,根據當下的媒體管理辦法,對他的處罰一定比停播嚴重。粉絲要求他更進一步,要求海南台讓他當台長,這種炙熱對他來說一定不是好事。

當然,這不是說抖音上的觀眾都喜歡這樣的語言,前不久對董宇輝的支持,就能告訴我們在抖音上也有另一種口味的觀眾——但是,董宇輝也不得不去討論他的「丈母娘式的粉絲」,重複和強化自己的「才情式直播」。

平台的困境:大數據和興趣分發,如何更有責任心

到目前來看,似乎抖音這樣的平台,是天然的贏家?

毋庸諱言,短視頻和直播平台,從傳播的角度,目前已經取代傳統媒體。如今即便是六七十歲的人,也都在看抖音,而較少打開電視機了。這不僅是商業模式的變化,而是傳播方式的根本性變革。而這一變革究竟意味着什麼,仍然是一個值得研究的新課題。

有一點是肯定的,抖音將不再是抽象意義上的「平台」,而是要承擔相當的道德、倫理責任,守護傳播的底線。

在電視上不能播出的東西,現在可以播了,這是一種言論市場的擴張,抖音上入駐的絕大部分是「自媒體」,是「素人」,不可能用對待機構媒體的尺度,來約束他們。

現實是,抖音的審核條款,可能比任何一家電視台都嚴格,但上面的「不良內容」仍然是驚人的,這是因為創作者和內容都是海量的,這讓監管始終處於一種動態平衡中。

空洞地呼籲提高「主播」素養,並不能解決問題。就肖程皓這個案例來說,抖音可以探討的是「電視台主播」入駐平台後的管理問題,這可以作為一個專門問題來應對。抖音利用了他們的「機構身份」,來提高平台公信力,因為「電視台主播」聽上去會比普通視頻播主「覺悟」高。

抖音對他們入駐初期有流量傾斜,在內容審核上也會有一定程度的「信任偏好」,這其實意味着,一旦「主播們」越界,抖音也應該承擔更大的責任。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而一個更根本的困境是,由大數據和「興趣」來推動的分發機制,一定會鼓勵各方面內容的「極化」。不管是哪個門類的內容,只有「極化」才能有出頭之日。每隔一段時間,抖音都會處罰一些賬號,比如,那些為了迎合流量擺拍演繹的「家庭倫理」視頻,人們會當「新聞」來看,但在求證後發現是假的。

真正需要反思的是這種內容分發機制本身。但大數據和基於興趣的分發,就是這種新興的視頻直播平台的立身之本,這才是讓人困惑的地方——在「大數據」中增加責任和約束力,是否會動搖這些平台的基礎?或許這是肖程皓事件中最深層次的困境,目前還沒有看到有效的辦法。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風聲OPINION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