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預謀的清場:哥大學生抗議行動的最後一刻

昨晚8點,接到革命書店發來的短信:種種跡象表明,警方馬上進攻營地,馬上出發到116街支持和保護那些勇敢的學生。

「清場」如期進行。聲援的人群被堵在113、114街路口,實際上你什麼都保護不了。

警方使用了「浮橋」,直接到漢密爾頓大樓的2樓。這有點炫耀裝備的嫌疑,畢竟他們可以進入校園,到一樓推開大門也並不麻煩,學生不會反抗。

1968年學運的清場,也發生在4月30日。

這並非巧合,而是這次抗議學生的主動選擇,他們一定知道會被清場,所以在4月29日占領了漢密爾頓大樓。

哥大建築系一位教授前天感嘆:占領華爾街運動,四周後朱利安尼市長才喊了警察,學生紮營兩天就喊警察——這是不應該的,時間也太短了。

我們這個社會的容忍度大大降低了。

1968年學生占領漢密爾頓大樓長達一周,幾千人參與學潮(那時還沒有這麼多學生,可以說大部分都參與其中),學校完全癱瘓,警方無計可施。

那時的占領是真的占領,警方的進攻也是真的進攻。「清場」造成100多人受傷,唯一的重傷是一位警察,學生從二樓跳下,砸在他身上,造成他脊椎骨折,終身癱瘓。

這次的「占領」,看上去就是為了清場,不然運動又該如何結束?只要占領漢密爾頓大樓就會結束。

1968年學生要求哥大退出和國防部研究所的合作,停止參與研發武器,最終學校竟然也同意了。這次要求終止和以色列的合作,學校明確拒絕,但是承諾可以援建加沙的教育和衛生事業——學校不缺錢。

移動互聯網和短視頻時代,30秒視頻中的抗議行動,配上激越的音樂,看上去就像是「動亂」,但是身在其中,你會發現這樣的街頭運動,其實是展示友愛和關懷的場所。

革命書店的短信充滿時代感,但是「保衛學生」也言過其實。警方出動防暴大隊,直升機和各種車輛,就像是一場裝備展,實際上沒有任何衝突。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因為學生在整個抗議行動中得到的培訓,重要的一條就是「警方抓捕的時候一定不要反抗,進警局律師到場之前一句話也不要說」。不光是社會要求「無害的運動」,運動者本身也首先把革命的矛頭指向自己。

昨天下午大批記者在現場,他們知道今天一定會發生什麼。但是等待過於漫長,記者們霸占了啤酒館前的那些露天桌椅,有人在哪裡喝上了啤酒。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乾杯,看着「革命」,等待清場,然後拍下畫面。

在給紐約警察局副專員的信中,校長解釋了請警方清場的邏輯:周一下午2點最後期限還沒有撤出帳篷,學生就被suspended(停學)了,不算學校學生了。他們繼續占領草坪、大樓,就算是非法侵入財產。

占領大樓的領導者不是學校內部人員,更是「非法侵入財產」。而保護私有財產是美國的根基,也是這個社會最大的共識。

這個理由充分而且正當。現在回頭看周一上午校方的「最後通諜」,會有不一樣的發現。

通知要求在圖書館前營地的學生,在下午2點前必須撤出,否則可能會面臨處分(suspended,停學)——這個處分不是目的,而是可以接下來清場的理由。

學生沒有理會,而是舉行大規模遊行,周二凌晨1點進一步占領了漢密爾頓大樓。也許這正是校方期待的。感覺在1968學潮清場56周年紀念日的清場,或許各方的一個默契。

學校請求警方在校園內布置力量到5月17日,所有的畢業典禮到那時候都能完成。

現在看,校方肯定是「勝利」了,但是卻也創造了一個新歷史: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典禮,將在紐約警方的保護下進行。

對以自由和包容著稱的著名學府來說,這真是一個諷刺。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城市的地得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