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國師」鄭永年點評中國經濟問題被刪文

近幾年,中國經濟下行嚴重,尤其上海被封城後,中國經濟問題凸顯。總理李克強雖在日前召開十萬人大會以求拯救中國經濟,但至今未有具體章程及行動。日前,被指習近平的「經濟國師」之一的學者鄭永年發文「重振中國經濟的十點建議」,或許因為他在文中批評在中共的治理下,中國經濟存在的問題太多,該文很快被封殺。

鄭永年的原文《重振中國經濟的十點建議》原發表於「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公眾號,網易等大陸媒體轉載,但目前該文在大陸已被全網封殺。

中國經濟面臨挑戰的三個原因

鄭永年在文章的開篇稱:「諸多跡象表明當前中國經濟正面臨嚴峻挑戰」,並指出其中的3個問題:

1、不正常的資本外流。包括外資和民營資本的外流動向。且許多原計劃投向中國的資本逐漸流向越南、印度等地。

2、民營企業家受困於疫情,出現供應鏈危機和現金流危機,要麼出走,要麼「躺平」。大量的中小微企業已經倒閉。

3、就業壓力空前巨大。目前城鎮調查失業率升至2020年3月以來最高,青年失業率更升至18.2%。

中國經濟可能連環爆發的7個原因

對於中國經濟,鄭永年稱其風險「可能連環式爆發」,並指出中國經濟之所以難的七個原因,包括3個外部原因,及4個內部原因。

外部原因

1、美國對中共的科技封鎖、壓制,但文章沒提到中共偷竊技術和違反美國出口禁令等原因。

2、中國周邊一些國家正在快速崛起,其中點名印度和越南,並稱讚越南「在國企、勞資關係、法治、透明度等方面的改革成效尤其顯著」,因而吸引全球資本。

3、今年2月爆發的俄烏衝突,對全球經濟的衝擊。不過,文章沒提及北京當局在俄烏戰爭中的立場。

內部原因

1、「民營企業的營商環境由於去年的行業整頓風潮受到了衝擊」。

2、民營企業家擔憂經濟政策的不確定性和不可預見性,信心恢復需時。

3、激進的民營企業有罪論(所謂民營企業有罪論,是在中國大陸的經濟學界和法律學界,流行一種觀點指民營企業在資本原始積累過程中採用的一些非法手段,是其「原罪」)的通過社交媒體被無限放大,民營企業家被進行無底線的攻擊,加劇了他們的恐慌。

4、在監管慣性下,企業面臨的「婆婆」太多。

文章警告,這些問題所誘發的風險極有可能連環式爆發。若不及時有效應對,或帶來全局性風險。

公開質疑當局「現在仍然需要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嗎?」

鄭永年在文章中稱,目前中國經濟學界開出的藥方基本上可以分為三派——傳統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和新自由主義(包括貨幣主義)。有人以傳統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救中國經濟,但這種原教旨主義性質的觀點增強了民營企業的不安全感。另一種是凱恩斯主義者主張增加政府財政支出,大規模搞公共工程建設。

對於在今年4月,習近平主持中央財經委會議,要求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一事,鄭永年在文中表示質疑,他說:「今天的中國,我們仍然需要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嗎?」

文章認為,中共所謂的改革開放以來,已多次推進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一些經濟發達地區更是超前建設。如果再靠增加財政支出搞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這是人們所說的「帶血」的GDP。

文章又稱,經濟的新自由主義是市場原教旨主義,不符合所謂的中國國情,原因是新自由主義的核心在於「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但中國大陸的經濟制度,據中共的憲法規定是所謂「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因此在中國,新自由主義沒有政策可行性。

文章批評,現在當局一方面繼續搞大規模公共工程建設,同時通過國有企業保就業,限制資本流動;另一方面搞量化寬鬆,擴大貨幣發行量等。文章直指這些措施有可能會產生惡性循環,進而在中長期惡化經濟形勢。而限制資本流動反而會使資本更恐懼,進一步加劇資本的流失。量化寬鬆後大量資金通過國有銀行系統流向國有企業,必然導致國有企業的擴張,進一步壓縮民營企業的生存空間。

「十點建議」或觸及中共經濟治理弊端

鄭永年在文章的最後提出「重振中國經濟的十點建議」。

1、「保持政策中性」。

文章批評,「歷代政府都不會像今天人們那樣從意識形態的角度來看待國企或者民企」,「不應用意識形態來看國有或民營企業,而是從均衡角度來看分工……。現在無論是國有還是民營,企業的性質被意識形態化」,「這是最大的思維問題」。

2、調整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結構。

文章認為,大量的地方國企和基層的集體企業,尤其是已虧損的地方國有企業,就應該民營化。

3、「塑造大型企業開放環境」。

文章對比美國,大型互聯網公司是存在技術分享的,如果一家獨大,美國的反壟斷法律就會大棒伺候。但在中國,大多的國有企業表現為一個龐大的封閉系統,中小微企業創新難。

4、「優化國有企業的布局」。

文章說,現在國資要做風投,表面上來看國資做風投是幫助民營企業,但實際上卻改變了民營企業的生存邏輯,民營企業不去發展技術反而轉向政策尋租,因而「滋生了許多腐敗」。大陸現在學淡馬錫模式,「國有資本亂竄,到處介入民營資本」,「這個趨勢如果不糾正,就會導致進一步侵蝕民營企業的生存空間。」

5、涉及金融結構。

文章指出,中國金融結構困境是真正需要資本的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型民企拿不到資本,而不需要資本的國有企業則「被」給資金。國有銀行為主要服務對象就是國有企業,而一旦國有銀行向這些企業提供過於「便宜」的錢,民營企業就會不自覺地走向政策尋租,最後走向倒閉。

6、該建議是針對中共4月10日提出的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

7、有關「制度性開放」。

8、鼓勵民企走出去。

文章提到,目前被美國封鎖的情況下,國有企業即使走出去也只是到亞洲拉美非洲等發展中國家,無法走到歐美等市場。應支持民營企業在海外做大做強,但「雖然我們在話語表態上越來越開放,但實際執行中卻落不到位」。

9、強化政策調整的可預見性。

文章批評,中共「一些政策調整是以政治運動的方式進行,成本太高,更難以形成有效的預期管理」。

10、設立專業的、中性的經濟政策機構,避免經濟政策決策會演變成利益集團的代言人。

該文註明是據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學術團隊和鄭永年教授對「當前中國經濟現狀」主題的討論整理而成。

鄭永年被曝是習近平的「經濟國師」之一,曾出席2020年8月24日由習主持的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

鄭永年,現年60歲,浙江省餘姚縣人。曾任新加坡東亞研究所所長,現任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理事長、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