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宏專欄:不是「一中一台」 賴清德說的是「兩個中國」

「台灣地位未定論」興起於二戰末期一群美國對中政策官員的看法,他們認為,儘管1943年《開羅宣言》與《波茨坦宣言》提到戰爭結束後台灣將歸還給中國,但那只是暫時性政治聲明,必須以1951年簽訂的《舊金山對日和約》為基準。該和約與1952年日本與中華民國政府簽訂《中日和約》都主張,日本放棄對台灣與澎湖的主權及一切權利、主張,但並沒有定明日本放棄後台灣的歸屬國,所以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都不是日本放棄的受益國。這也是台灣國際地位未定論的濫觴。

由於戰後的國民黨政府在台灣實施了有史以來最長的戒嚴令,因此從早期的黨外到民進黨都帶有濃烈的反體制色彩,希望以「台灣住民自決」來對抗國民黨的「法統論」,「台灣地位未定論」就成為前者最重要的理論基礎。即使民進黨於1999年通過〈台灣前途決議文〉,公開肯認台灣「事實上」已成為一個主權獨立的民主國家,並接受了中華民國的國號;但歷任的民進黨領導人包括蔡英文在內,能夠不多談「中華民國」就不多談,更遑論要挑戰「台灣地位未定論」。只是,這一切似乎在賴清德就任總統後有了微妙的變化。

上任4個月來,賴清德似乎正在拆解民進黨內普遍認知的「台灣地位未定論」,並積極透過肯認中華民國合法性的方式,往「兩個中國」的方向走,其證據有三:

第一、賴清德多次強調「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

所謂「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之說雖然始自於蔡英文,不過,賴清德卻是第一個將此說搬進就職演說的國家領導人。「兩岸(兩國)主權互不隸屬的說法」讓共產黨恨得牙痒痒,認為賴清德正往「獨」的方向邁進。不過,由於此說標舉中華民國主權高位,對內可以向中華民國支持者號召,對外又可有效區隔中華人民共和國,縱使國民黨不開心卻也很難反對。特別的是,「互不隸屬」說與美國從前年開始倡議的「聯合國2758號決議文沒處理台灣代表權問題」理念相通,遙相呼應,前者顯然也有美國背書支持的成分在。

第二、賴清德搬出《璦琿條約》,反諷中國如真在乎領土完整,為何不收回清朝割讓給俄國的土地?

賴清德的這番說法聰明地點出中共所謂「中國領土完整」的謊言與荒謬性,後續也引來大批國際媒體的報導,效果驚人。不過,拿大清國簽訂的《璦琿條約》來反擊中共,也隱約有承認「歷史疆域」說的味道,據此,又隱隱與國民黨政府一直強調的「中華民國法統論」相契合。就傳統民進黨人來看,這是一個「危險」的說法,但賴清德卻直言不諱。

第三、賴清德前天說,75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絕對不可能成為中華民國人民的祖國,反倒是113歲的中華民國可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75歲以上民眾的祖國。

這其中,「中華民國正要過113歲生日」,顯然已納入中華民國在1949年以前在大陸的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絕對不可能成為中華民國人民的祖國」,更是正面肯認包括他自己在內的台灣人都是「中華民國人民」。至於「中華民國可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75歲以上民眾的祖國」,這不僅在民進黨內聞所未聞,就連近10年來都未曾有任何國民黨人說過。賴清德的這番談話,可說是已經完全拆掉傳統民進黨人對中華民國的拘束器,正面表述「兩個中國」。

黨政高層說,賴清德這番話是針對最近許多台灣藝人稱中國為祖國,有感而發。不過,就台灣內部政治而言,賴清德的連番談話其實更像是一把利刃,直插向國民黨的心臟。無論是脫胎自國民黨執政時期「兩岸互不隸屬」的「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或引據《璦琿條約》直斥共產黨對台灣的領土野心,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能是中華民國人民的祖國」,這本該是前晚坐在台下的韓國瑜、蔣萬安等等國民黨人的傳統論述,但如今卻失去了這些歷史話語權,到底孰令致之?

比較前後兩任總統的兩岸論述,蔡英文陰柔,總是審時度勢步步為營,希望能慢慢地推升台灣的國際地位與能見度。賴清德陽剛,但卻用縝密的事實與簡單的邏輯,逐一破解許多台灣人在兩岸關係上習以為常的定見與盲點。如果國民黨還把賴清德當成亟亟推動台灣正名建國的「台獨金孫」,用趙少康那種不知所云、氣極敗壞的方式解讀賴清德這一系列的談話與布局,那等於是與上述主張站在對立面,將距離台灣主流民意越來越遠。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全文轉自上報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