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記者發推文說,曾在福建發現習近平1989年民運後寫的一篇文章。該消息在二十大即將召開之際,引發中國觀察者的關注。
10月5日,《華盛頓郵報》駐華記者竇伊文(Eva Dou)在推特上分享了她不久前發現的一篇習近平所作文章。
她寫道,「這個夏天,在一家福建圖書館滿是灰塵的書架上,我偶然發現了一篇習近平在1989年血腥的天安門鎮壓後不久寫的文章。這暗示了他職業生涯中遇到的第一場嚴重危機,可能給他的世界觀帶來了什麼樣的啟示。」
1989年春季中國各地爆發民主抗議活動,36歲的習近平時任福建省寧德地區地委書記。他在題為「論文藝與政治的關係」的文章中說:「我們要反對有的人打著創作自由的幌子,把文藝作為一種推行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政治工具,詆毀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否定黨的領導。」
習還為這樣的嚴格管理辯護稱,任何一個國家的政府都對文藝領域有一定程度的干預,但也認為,藝術家應當有一定的自由。
竇伊文推文說,「習近平承認藝術在社會中的力量和作用。他說,感動人們的藝術和文學並沒有遠離政治,而是交織在其中,『因為它是人民不息的吼聲』。」
「他那時的演講和寫作更加懷柔一些,但最終還是支持黨的控制」,竇伊文寫道。
美國之音說,這篇文章立刻引起了推特上中國觀察界的注意。
《華爾街郵報》中國分社副社長李肇華(Josh Chin)寫道:「習近平在位的時間已經夠久了,但有關他的官方故事卻被控制得很嚴,能發現像這樣新的拼圖非常難得。」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袁莉認為,「這是一篇非常八股的黨文,但依然有著80年代改革主題的味道。」
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學教授高樹超(Henry Gao)感到有些好笑。他說,「多麼諷刺,特別是他自己的爸爸就是因為一部小說被誣陷為反黨分子。」
中共前黨魁毛澤東曾將1962年出版的小說《劉志丹》定性為反黨小說,與這部小說創作和出版有關的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習仲勛因這部小說被打為「反黨頭目」。
美國國家亞洲研究局高級研究員娜德基‧羅蘭(Nadege Rolland)寫道,「不得不說習的黨控制一切的看法一直沒變過,也和鄧小平對『六四』的看法相吻合。」
美國經濟學者克里斯‧鮑爾丁(Chris Balding)寫道,「這讓我想起前蘇聯對文藝界的做法,那導致多年來除了少數例外,幾乎沒有高質量的藝術作品。」「我們今天在中國目睹同樣乾枯的藝術地貌。」
本文由看新聞網原創、編譯或首發,並保留版權。轉載必須保持文本完整,聲明文章出自看新聞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
本文網址:https://vct.news/zh-hant/news/1398a0f5-08d8-4b63-b6e1-26949fda8721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