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躺贏就有人躺平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躺平,以至於大媒體都坐不住了,站出來譴責躺平是可恥的,只有奮鬥才是幸福的;對這個問題我是這麼看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億個躺平者就有一億種對「躺平」的理解和解釋,怎麼理解躺平是人家的自由,人家選擇躺平也是人家的權利——你是誰?又有什麼資格來定義他人的幸福? 

如果避而不談造成「躺平」的根源,只是一味批評躺平這種行為,往輕里說這是避重就輕,往重里說就是站着說話不腰疼——誰不想奮鬥?誰不想過上好日子?問題是我奮鬥有用嗎——我日日夜夜死磕經驗值,磕了一年才升到99級,但是系統提示現在入門就需要一萬級,那我還有啥可玩兒的? 

「躺平」的人不比站着的人人格低,更不一定能力差。 

很多選擇躺平的年輕人,其實都是985、211出身,即使是普通院校、或者沒文憑的小哥,在我眼裡,他們的日常工作都很賣力,但這其中很多人也選擇了躺平——他們的躺平並不是消極頹廢,而是降低了自己對外部世界的欲望,削減了本該享有的買房、結婚、生娃的人生體驗,他們沒有影響到誰,他們只是為自己的生活做出了選擇,沒有任何人有資格指責他們的「可恥」,他們的「不正義」,在我看來,那種打着為他人着想、逼迫他人去追逐幻光的人,才是真正的可恥、真正的不正義。 

因為世界就是靠自私而又不侵害他人的人來維持運轉的,而歷史上的大災難,都是由那些為他人着想的人造成的。 

當社畜們(此處無貶義)發現自己窮經皓首拿到畢業證、加上三年又三年的996之後依然買不起房、結不起婚、生不起娃之後,他會明白一個道理:與其拼命狂奔到猝死,不如就地躺平為活着而活着。 

生命最大的價值就是活着,再長遠一點,是活出意義,但「活出意義」已經是終極boss級別的理想了,絕大多數人究其一生都不可能活到那個級別,絕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是「拉格尼休」(嘍囉)的級別。 

我也是這「拉格尼休」中的一員:在粗茶淡飯懶散一輩子和為了房子、車子、票子、孩子而奔波一輩子之間,我選擇前者。 

但很遺憾的是,即使我選擇了粗茶淡飯,目前我也最多只能在精神上躺平,我的身體早已不屬於我了——直到它散架或者消失在風中,它的使命始終是:不停奔跑。 

和我類似的人多不多?多年前看到一則廣告,文案至今記憶猶新:先生敞開燕尾服,傷痕累累。 

雖然我沒有燕尾服,但看到這廣告,我還是鼻腔發酸,因為這簡直就是在說我自己,如今我已經不再敞開我的爛大氅,也不想多說什麼,因為我知道傷痕累累才是常態。 

沒有哪個年輕人一上來就選擇躺平,年輕人最大的優點就是精力充沛、對世界充滿好奇和希望,他們不可能一上來就躺平,但是很多人踏入社會工作幾年之後就開始逐漸躺平,這是為什麼?如果不搞清楚他們躺平的原因而只是逼嘴一張「認命可以,躺平不行」,是於事無補的。 

請問:我都認命了,我還奮鬥個毛線啊——你這話的意思無非就是讓我認清自己底層的命,然後繼續站着生產財富,對不對? 

如果說「內卷」是蛋糕不夠分,那躺平就是老子乾脆不參與分蛋糕了——我自己去地攤兒上吃完米線也能過,還省了參與搶蛋糕的頭破血流和耗時耗力。 

如果說躺平是年輕人對社會不負責,那我想知道社會對年輕人負責了嗎? 

如果說以沒錢花窮到只剩下時間,那現在窮的時間都沒有了,錢還是不夠花,這究竟是哪個環節出問題了?——是年輕人不努力還是物價太努力? 

大量的躺平現象會減少人出生率,加劇老齡化,消費持續低迷,會導致內需不足,商品流通性大大降低,增大通縮風險,所以躺平對國民經濟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但對普通人而言,沒什麼影響——都選擇躺平了,還有什麼事情我放不下? 

從為革命晚婚晚育、計劃生育到現在的「我為祖國生二胎」,這是多麼痛的領悟?但是年輕人似乎依然不買這個賬——我生了二胎,還是得我自己養,我連養一胎甚至養自己都費勁,還養兩個孩子? 

生孩子是奶粉不花錢還是上學不要錢?女兒要富養,兒子要買房,生孩子就是往自己脖子上套絞索啊!而且生下來孩子也不是我的——他將會重複我勞碌的一生,他能養活自己就不錯,我還能再給他添麻煩? 

那我為什麼要生孩子? 

歷史上的蘇聯,也曾經因為社會不公、財富分配機制不公出現大量「躺平族」,蘇聯政府為了「重拳掃躺」,出台了一系列嚴厲的法令,比如在上世紀30年代就規定不給「社會寄生蟲」發放食品配給卡,但是依然治不了這些人,到了1961年5月規定了更加嚴厲的懲罰措施:蘇聯公民必須為國家從事勞動,如果有人敢在一年之中有4個月不工作,將被關進監獄…… 

夠嚴厲了吧?然並卵——既然選擇了躺平,在哪裡不是躺平?監獄裡有吃有喝,更是修煉「躺平大法」的好去處,蘇聯政府無計可施,在1991年4月終於取消了這些法令,並通過了《居民就業法》,認可了失業合法化,其實也就是默認了躺平。 

躺平主義之所以遭到蘇聯官方嚴厲批評和打擊,是因為這種現象一旦蔓延,將構成對現有社會結構、經濟發展的嚴峻挑戰,說白了就是你躺下了就不好收割了,這將影響蘇聯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 

我前面說過,沒有人喜歡躺平,人出生的時候都是緊握雙拳,想要和這個世界好好干一架,年輕人意氣風發、朝氣蓬勃想要向這個世界證明自己的價值,誰不是這樣?那麼他們在奮鬥一整之後為什麼選擇躺平? 

因為挫敗感太!強!了!——我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學,大學畢業卻只能996,起早貪黑趕地鐵,每天穿越半個城市去上班,幾年下來頭髮稀了,身體也開始鬧毛病,但工資依然不夠給女朋友過一個像樣的生日……一開始想着熬幾年就過去了,但是幾年之後發現我怎麼努力都買不起房,如果靠着兩家老人支持買了房,接下來就是房奴的日子,然後就是結不起婚,一旦結婚,婚後就要還債,再往後的孩子教育和老人養老……都是他們將要面臨的問題,老人走了、孩子大了之後馬上面臨給孩子買房和自己的養老……80後和90後的寶寶們心裡苦啊!

一個人滿懷希望去奮鬥,得到的全是失望,一個人付出十二分的努力去工作,得到的是五六分的回報,他看到自己全心全意又全力的付出只是無意義的消耗,長此以往,巨大的落差會讓他心理失衡,然後不再自信,開始沉默,再然後就是面對現實,降低自己的欲望,不再想要生活,只想活着。

如果只是活着,當然就簡單得多——100塊的大餐和10塊錢的小面,都能讓我活着,前者我要付出遠遠多於100塊的辛勞,後者則容易得多,你說我怎麼選擇?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做自己認為的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但當所有的個人意志、個人想法都被統一納入一個宏大的敘事模式之下的時候,當所有的價值都被消解只剩下以金錢的多寡來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的時候,問題出現了——機會很少、錢也掙不到,還累得賊死,存在的意義搞不清,生命的價值無法體現,他還能做什麼?好在他還有個手機!

有什麼樣的社會就有什麼樣的青年,社會給了青年怎樣的預期,青年付出了努力能抵達怎樣的未來,這將決定他面對社會和自己未來的心態。

中國在高速增長,但那是政府的功勞,民間的成功模式依然停留在刻苦學習、努力賺錢、早當房奴早當爹的模式里,可以說人們認識自己、改變命運的模式跟千年前區別不大。

但是越來越多的人發現這一套不好使了,太吃力了,與其在這個漩渦里掙扎,為啥不跳出漩渦求得一方平靜?些許內心的安寧?

其實一開始不是這樣的,事情的發展總有個過程。

從最早的「喪」到「佛系」,再到「內卷」和「躺平」,這每一步都見證了時代的烙印和青年們的成長經歷。

現在的躺平族最多的可能就是80、90後,這些人親眼看着他們的父兄輩和身邊同齡人在努力的活着,因為這些努力的人基本上都上有老下有小,他拿什麼躺平?他不敢躺也不能躺,他一定要躺,只能是病床和墳墓。

80、90甚至00後(00後也21歲了)他們看到這些心裡一定是有想法的——我才不要這麼苦!

結語 

有人願意奮鬥,有人願意躺平,只要他不影響別人,不侵害他人,不違反法律,請尊重他的選擇權。

(全文轉自微信公眾號秦獸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