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無論國家還是個人,當好家、理好財、過好日子,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電視劇《雍正王朝》裡,戶部催繳欠款的劇情非常精彩,現如今這一幕極其罕見地在武漢上演。
5月26日,武漢市財政局、武漢長江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在《長江日報》發布一整版債務催收聯合公告,詳細列舉截至2018年底259家債務單位名稱、借款本金餘額,這些單位既有下屬的區財政局、科研單位,也有國企、上市公司和少數民企,借款數額少則過萬,多則過千萬,總額超過1億元。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欠財政局的錢不還,而且還有下級欠上級的錢不還,實在魔幻,出乎意料。
據分析,受疫情衝擊、減稅降費等因素影響,近些年武漢財政收入受到較大衝擊。
據武漢市財政局數據,2020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約1230億元,同比下降21.3%,2021年恢復至疫情前水平約1579億元,2022年又降到1505億元,同比下降4.7%,今年一季度收入為508億元,同比下降8.5%。
在這個背景下,顆粒歸倉,確保國有資產利益不受損失,無疑是值得肯定的。
數據時代用數據說話,宏觀上有兩個20%非常值得關注。
5月2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消息,1—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0328.8億元,同比下降20.6%。
其中,國有企業同比下降17.9%,外資企業下降16.2%,私企下降22.5%。
從行業領域來看,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下降87.9%,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高達99.4%,而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則增長34.1%,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30.1%,通用設備製造業增長20.7%。
另外,4月份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城鎮失業率數據顯示,16-24歲年齡階段失業率為20.4%。在校學生沒有進入勞動力市場,一般不納入失業率計算範疇,待到6月底1000多萬大學生畢業後,肯定會對年輕人就業數量和指數帶來巨大壓力。
工業企業利潤降低超過20%,年輕人失業率突破20%,這兩個20%具有很強的內在關聯性,也具有現實警示性。
企業利潤上不去,吸納就業能力降低,新的就業人群接續湧來,「六保」壓力仍不輕鬆。
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這六件大事關係國計民生,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至關重要。
當前,疫情感染「復陽」人數增多,專家繼續在提建議,有些地方尤其是高校緊張的不得了,可是總體感到大多數人對疫情普遍呈遲鈍麻木狀態,並非他們漠視自己的身體健康,而是疲了、倦了、累了,還有比生病發燒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工作和收入。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勞拉維爾德坎普教授認為,疫情的影響不會很快過去,就像留在身上的傷疤,會存在很長時間,包括對人心態的影響,對企業家精神的影響,對人力資本的影響,對就業市場的影響,對企業的影響,等等。
以新冠疫情為標誌,我們邁進了一個極端不確定的時代,這樣的時代里,個體在群體、權力、體制和技術面前,顯得極其卑微弱小。
5月27日,英偉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勛參加台灣大學畢業典禮時說,「2023 年畢業的同學們,你們即將進入一個正在經歷巨大變革的世界,就像我畢業時遇到個人電腦和晶片革命時一樣,你們正處於 AI 的起跑線上。每個行業都將被革命、重生,為新思想做好準備。」
其實,不僅新畢業的年輕人將被革命和重生,在疫情疤痕正在結痂,各類不確定性疊加狀態下,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一場源內思想深處的革命和重生,都需要認清大的趨勢,掌控把握好事業與人生,驚濤駭浪過後,仍然能夠充滿希望地航行。
經濟學家孫立平判斷,今後若干年當中,我們會面臨着一個時間可能不短的經濟收縮期。得出這個結論,主要基於三點理由:
一是國內大規模集中消費時代結束,二是越來越嚴峻的國際環境,三是疫情效應的釋放。
經濟收縮必然需要過緊日子,而且緊日子不是一天兩天,需要經歷一個較長的時期,這也是長期高速發展的必然結果,只有沉澱冷卻才能孕育新的涅槃。在這個過程中,有幾個牢牢不變的東西需要緊緊抓住。
一是人的主體地位。
人作為世界的主宰,是社會發展的主體力量,發展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人的福祉。以人為本,維護每個人的權利,尊重每個人的價值,綻放每個人的個性,這是整個社會創造力的源頭所在。
二是對外開放的自信。
對外開放不僅僅是與外人做生意,更重要的是建立起充分的文化自信,消彌價值差異,融入主流文明,讓朋友越來越多,共識越來越多。
三是民營經濟的健康發展。
民營經濟是藏富於民的重要形式,共同富裕的基礎所在,對民營經濟別指責、別爭利,少干擾、少打攪,提供一視同仁、長期穩定的政策環境,真正以民營經濟的發展壯大為自豪。
四是相對公平的分配製度。
公平不絕對,絕對不公平,越是過緊日子越需要把蛋糕分好,在權力和利益分配上平衡不同群體訴求,向低收入人群補血,提升中等收入人群獲得感,暢通階層上升渠道,讓人看到未來和希望。
五是實事求是的基本態度。
不干實事正事,半點馬列都沒有。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靈魂,是克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的利器,多研究些問題,少爭吵些主義,不喊口號,不唱頌歌,不說假話應作為整個社會的基本操守。
每個人都是時代中的一粒塵埃,儘管渺小卻可以賦予無限精彩。
大多數人活着,就是為了活着,僅僅這活着就充滿了偉大的意義。
風雨過後,並不一定會出現彩虹。
只是希望每個人都能幸福且努力地活着,如此即是感恩不盡的幸運。
(全文轉自微信公眾號燕梳時評,原文已被刪除)
本文由看新聞網轉載發布,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看新聞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文章或有適當刪改。
本文網址:https://vct.news/zh-hant/news/0f1d9f29-1c24-4eb4-91a5-b2be2cdd4e2f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