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峰會登場 仍聚焦南海與緬甸

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簡稱東盟)年度領袖峰會周二至周四(9月5日至7日)在印尼雅加達登場,除了南中國海爭端、緬甸暴力等長久存在於東南亞國家之間的矛盾,一些區域外的國家領導人與會,也將更多國際議題搬上檯面。而在隨之舉行的東亞峰會,美中俄領袖皆未出席。美方由副總統哈里斯(Kamala Harris,又譯賀錦麗)代表參加,中方由總理李強與會,俄羅斯則由外長拉夫羅夫做代表。

據德國之聲報導,在東盟周二舉行的峰會開幕式上,印尼總統佐科(Joko Widodo)強調製定長期戰略的必要性,他說, 「東盟一致認為不做任何大國的代理人」。他還表示,「不要把我們的航船變成具有破壞性的競爭舞台」。

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Anwar Ibrahim)在演講時也表示同感,他說東盟必須警惕,提防大國的 “分裂 “行動。

據美國之音報導,東盟作為一個整體,堅持不結盟、協商一致決策和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原則,導致東盟在解決一些地緣政治問題時效率低落。

今年東盟領袖峰會舉辦前不久,中國在8月底發布「2023年版標準地圖」,在南中國海標註了「十段線」,取代過往的「九段線」主權聲張,此舉引起了台灣、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度的抗議。

自2021年緬甸軍事政變以來,已經導致數千人喪生,數百萬人流離失所。聯合國大會該年譴責緬甸的軍事政變,並通過決議,呼籲各國停止向緬甸出售武器,然而東盟成員國在投票上出現分歧,印尼、新加坡、越南、菲律賓和馬來西亞共同投下贊成票,而文萊、柬埔寨、老撾和泰國則宣布棄權。

法新社查閱的東盟峰會最終公報草案顯示,關於緬甸的部分留空,表明各方對這場危機缺乏共識。

按日程,周三舉行一系列雙邊會議後,周四將舉行東亞峰會。在由美國、中國、俄羅斯、澳大利亞、印度、日本、新西蘭和韓國參加進來的東亞峰會上,美國副總統哈里斯預計將對陣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據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表示,在這些會議上,哈里斯將優先考慮「氣候危機、海事安全,以及在該地區執行和加強國際規則和標準的努力」。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