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宇說】聚焦那些選擇不生育的人們——《最好的決定》

「《最好的決定》收錄了十六位作家對生育、家庭和生命意義的思考,他們或主動或被動地選擇了不生育,但每個人做出這個決定的原因都不相同,但他們都以令人欽佩的坦誠,探討了和生育命題息息相關的『孤獨』、『自我實現』、『生育本能』和『童年創傷』等主題。

選擇不生育,不代表討厭孩子、比其他人更自私,或比其他人經歷了更多的童年創傷,也不代表不能承擔應盡的社會責任。這一重大的選擇是個人經歷、家庭觀念和社會影響匯聚的結果。書中的十六位作家位作家都積極地面對無子的生活,他們也理性地探討了社會對女性的刻板成見,更展望了醫學技術的進步和工業化進程帶來的不可逆的文化轉變。」

對人生終將孤獨的可能,我們應該如何建立親密關係,如何做出忠於自我的決定,並在日常生活里承擔這一決定帶來的後果?

這是非常有趣也很能引人思考的一本書。16位作家講述了自己為什麼做出不要小孩這個決定,而這個決定被他們認定是他們所做過的最好的決定。

「幸福的家庭十分相似,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同理,不要孩子的理由也千奇百怪,比較多人的理由是為了自己現在的事業和自由。除此之外,有的人是因為童年創傷;有的人是因為深受抑鬱症困擾;有的是不想讓孩子成為自己懈怠的理由;有的是因為自己太喜歡孩子,唯恐自己太溺愛小孩,變成那種孩子30歲還不敢讓他單獨上街的媽媽;還有的是因為家庭幸福,母親太負責,而自己也很清楚日後一定會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媽媽,負責到放棄自己現在的事業,全身心只為孩子。

書里有幾個點很有意思。一是16位作家裡,只有3位男性講述了自己不要孩子的理由。就像前言裡寫的,「和女性相比,男性在生兒育女之事上(至少在孩子出生之前)鮮有嚴肅思考,而女性自打出生就要面臨這個問題,耳濡目染之下,一輩子都會對這件事有所思量。」

二是關於母性的討論,勞拉•基普尼斯寫,「母性」這個詞是被創造出來的,一心一意為某人某事奉獻一生,這種心情很正常,但在男人的語境中,我們也能生造出同樣的概念。這個想法有點像波伏瓦說的,「女人不是天生就是女人,而是後天所造就的。」

但這本書並不是一本勸說你不要生孩子的激進書籍,對於一些尚在人生迷茫期的年輕女性來說,也許選擇不生育的人生是較為輕鬆的,但不代表會較為快樂,因為是否快樂很大程度取決於你的內心堅信,更取決於你的父母、配偶、生活環境,甚至工作環境,這是一個需要花費很多時間自洽、自愈的事情,也是一個無法後悔、無法後退的艱難決定。

總而言之,不管你想不想要小孩,這本書都非常值得一讀。它能讓你真正認真開始思考這個問題,而不是把生小孩當作人生的必經課題。而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做出的決定,一定是最好的決定。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