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盛世與唐人街——從西安中亞峰會談起

「亡我之心不死」的「美帝」在廣島召開「G7」七大工業國組織會議,傳媒報導「G7」峰會明顯衝着北京而來,因為其目的之一就包括「密切合作,以應對北京與朝鮮的相關問題」。相映成趣的是,西安召開了「中國—中亞峰會」,重新亮出神州歷史上開啟絲綢之路的「大唐盛世」。

「G7」峰會雖然名義上是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等七大工業國組織,加上歐盟,但也邀請了澳洲、韓國、印度,越南等多個國家參與。七國領袖發表「廣島願景」聯合文件,稱北京發展核武缺乏透明,北京對其他國家和地區展開經濟脅迫,影響台海和平穩定及打壓新疆、香港人權。

北京外交部指責「G7」抹黑、攻擊、粗暴干涉中國大陸內政。相映生輝、分庭抗禮,北京顯然早有準備,於西安召開「中國—中亞峰會」,由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領頭,與哈薩克、吉爾吉斯、烏茲別克、塔吉克、土庫曼等五國總統會面。中亞峰會儀式打出古代「唐」的旗幟,「大唐盛世」一下子就把「寒酸」的「G7」打下去!

英美不敢幹這場面

傳媒紛紛報導西安的「大唐盛世」,習近平歡迎五國總統的儀式,紅地毯鋪得滿滿地猶如一片「紅色大草原」,古代城樓被稱為只有拍電影的影廠才能見到的大場面。再由打扮成「宮女」的漂亮女郎提着燈籠,引領五國貴賓前行,雖然有人故意戲稱猶如「夜總會」,但你們美英西方國家「敢幹這樣的事情嗎?」

習近平與五國總統的「圓桌會議」,光是會議的圓桌就占了兩三個籃球場之大,保證貴賓有防疫「安全距離」。相反,「G7」峰會就明顯「寒酸」,幾個西方國家領導人擠在一個小桌子開會,還有人得坐在旁邊的椅子扶手上,且有連座位都沒有而得站着的。西方國家實在「太窮了」!

再論飲宴,「大唐」當然經驗充足、物資豐裕,各種名菜佳肴美不勝收。你們西方國家領導人習慣啃廉價漢堡包好了!習近平可以一揮手,就豪擲260億元人民幣給中亞五國,這些錢當然不會白白花掉。網上出現議論,說這260億元巨款豪擲給貧窮鄰國,卻不管自己百姓死活,如果撥款給自己山區的貧困孩子多好!

買賣沒有白吃白喝

且慢,傳媒報導可能並不全面,根據美聯社報導,曾經參加「一帶一路」的阿富汗、阿根廷、巴基斯坦、埃及、老撾、緬甸、土耳其、辛巴韋、黎巴嫩等九個國家頻臨破產邊緣,難以履行還款義務。當中是否有條款,列明這些國家需要面對什麼情況,值得專家去研究研究到底發生什麼事?

中國大陸的傳媒,往往「好大喜功」,報導欠缺全面。譬如,報導廣東東江水輸往香港,予人印象好像是免費的。大陸同胞不明真相,不知道原來香港得付出巨額款項,平均價格比新加坡向馬來西亞購買食水,貴上好幾倍。輸港東江水花不完,倒往大海,巨款還得照樣支付。

深圳大亞灣建核電站,報導成深圳供電給香港,殊不知原來是香港的電力公司投資興建,並且協助解決廣東省電力不足問題。傳媒這些片面報導,造成大陸同胞一面倒地錯怪香港人怎不懂得「感恩」?!事實上,這些水和電,都是做生意買賣那樣,沒有白吃白喝。

唐人街稱謂之流行

從西安中亞峰會,展示的「大唐盛世」與一排排的「唐」字旗幟,令人想起澳洲、美國、加拿大、英國各大城市的「唐人街」。「唐人街」又稱「華埠」、「中國城」,但始終以「唐人街」稱謂最歷史悠久並且普及。

大唐盛世,當時開啟的絲綢之路,只是陸路,未至於到達澳洲或美洲大陸。大明鄭和下西洋,只是官方船隊「展示國威」,重點並非移民。大清後期才逐漸出現大規模的「賣豬仔」到澳洲、美洲做「苦力」。大清這些「苦力」去到美洲和澳洲,聚居出現「唐人街」。「中國」一詞,只是清末後期才逐漸出現的稱謂,「中國城」並不流行。

但為什麼流行稱呼「唐人街」?而不稱「清人街」、「明人街」呢? 大清的「苦力」,基本上來自廣東,均屬漢人。漢人一直受到大清滿族的打壓及種族歧視,從希望「反清復明」到「驅除韃虜」,漢人當然不會稱自己為「清人」。而大明亡國於滿清,也不好稱自己為「明人」,因為「明人」對於滿清皇朝來說就是「亡國奴」。

龍袍加身太監行禮

回顧西安這個地方的歷史,古代稱長安,周、秦、漢、隋、唐等十餘個皇朝建都於此。秦始皇的兵馬俑,就深深地埋在這個歷史名城中。著名的絲綢之路,在西漢與大唐時期就是以長安為起點。

從周天子之稱為「天子」,當時大家都認為神州大地就是「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其他鄰近的只是未開化的「蠻夷」。到了秦始皇統一六國,自稱「始皇帝」。發展到大唐盛世,由唐高祖李淵建立大唐(公元618-907年),到唐太宗李世民擊敗強敵突厥,受尊「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這些都是漢人顯赫的歷史。

最近網上出現稱什麼「清零宗」,這豈能及大唐帝皇呢?!習近平會見中亞五國總統,唯一有待改善的,應該仿效一些國際會議領導人都穿上當地傳統民族服裝。或者,下次中亞峰會,習近平名正言順穿上大唐皇帝的龍袍,拉上北京與香港的一些高官穿上李蓮英太監官服,大行「三跪九叩」之禮,更能夠大大彰顯國威!

(歡迎讀者意見回饋,作者電郵:[email protected]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