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無上限?中俄關係複雜又矛盾

自2013年習近平首次踏足俄羅斯以來,中俄關係似乎步入密切之境,綿延至今。在烏克蘭戰爭爆發之前,習近平和普京已公開宣稱兩國的友誼無邊界,似乎預示着他們未來的緊密關係。然而,事實上,兩國在一些關鍵議題上的差異與競爭不容忽視。

然而,真實情況並非如此單純。中俄雙方在一些關鍵議題上的差異與競爭不容忽視。比如,中國在中亞地區的擴張策略無疑對俄羅斯的地緣政治地位構成了挑戰。而俄羅斯則對中國進入其經濟市場抱有所保留。儘管西方國家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明顯,並積極為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中國卻並未給予俄羅斯明顯的軍事支援。這表明,當事關各自的核心利益時,中俄關係可能並非表面上的那麼融洽。

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戰略溝通協調員約翰·柯比指出,習近平和普京之間構建更緊密關係的主要動因其實是為了反擊美國和西方,這更像是一種權宜之計,而非一種深思熟慮的長期戰略。此話一出,暗示着即使反美的共同利益暫時將中俄兩國緊密聯結,但一旦涉及到各自的核心利益,這種關係可能立即變得緊張不安。

中國在烏克蘭戰爭的立場,就是明顯的例子。作為全球貿易體系的最大受益者,中國基於其經濟利益,把防止和美國,這個最大的貿易對象國,在經濟上的脫鈎,成為首要任務。

美國財政部副部長沃利·阿德梅奧提醒中國,是選世界經濟50%的歐美做貿易,還是和GDP不足中國廣東省的俄羅斯進行貿易,自己看着辦。如果中國向俄羅斯提供軍援,美國將準備對中國企業或金融機構實施制裁。

面對如此的形勢,中方知道中美之間確實在陷入了修昔底德陷阱,但很清楚離鬧掰還有很長一段距離,因此就故意拖延時間,軍援俄羅斯立場模糊,對美國的立場也是硬不起來。至於對待歐洲,那就更不用說了,歐洲是中國儘量籠絡的對象。

至於俄羅斯,這場戰爭事關國運。勝利可以打破自蘇聯以來的美國戰略包圍,失敗可能會導致國家再次瓦解。俄羅斯希望能得到中共的軍援,去年9月,普京在東方經濟論壇上再次公開表示,希望中國能幫助俄羅斯建設海參崴港口,以換取中國的軍援,但中國反應很謹慎。直到今年5月,中國海關總署才正式同意海參崴成為中國內貿港。這麼慎重的原因,除了擔心歐美可能對中國經濟進行制裁之外,還因為俄羅斯有投靠西方的可能。

從戰爭的進程中我們可以看出,儘管烏克蘭戰爭已打了很長時間,但俄羅斯始終未對美國進行實質性的打擊。北約的軍援、戰場上的北約軍事顧問,俄羅斯都未進行直接的反擊。當歐洲停止購買俄羅斯能源時,俄羅斯也沒有採取有效的反制措施。原因在於俄羅斯並不想徹底與西方翻臉,還希望保持與西方的聯繫,以便未來有可能進行關係緩和。

俄羅斯的戰爭目標是把歐洲從美國的控制中拉出來,而不是與美國徹底決裂。看到這一點,中國自然不敢向俄羅斯提供軍援。

這個可以從俄烏戰爭進程窺得端倪。去年俄羅斯在打下北頓之後,在七月份戰局就開始進入平緩期,但其實背後,也未嘗不是因為去年夏天,中美在台海的博弈,會打出一個小高潮,普京指望中美在東亞打起來,所以有意在俄烏戰場降溫。莫斯科的想法是,只要不把美國得罪乾淨,中美一旦正面開打,搞不好歐美還會拉攏俄羅斯疏遠中國,甚至讓俄羅斯給中國添堵。

中國期待俄羅斯展現更大的決心,徹底斷絕與美國的關係,即使是與普京友好的特朗普上台,都緩和不了。只有在這種俄羅斯確實無路可退的情況下,中國才會重新評估其對俄羅斯的支持,才能接受俄羅斯提出的地緣利益交換。因為國際關係的本質,終究是利益的交換,唯有利益是永恆的。實際上,去年9月,在普京與習近平的會面後,普京也承認了中國對烏克蘭戰爭所表達的「疑問和擔憂」。

這就解釋了國在一方面高聲宣布中俄合作沒有上限,而在另一方面,希望俄烏衝突能由當事方自行解決,避免自己介入衝突。

從經濟上來說,中共也不想和俄羅斯深度綁定,俄羅斯的經濟體量太小,2022年的數據顯示,中國對俄羅斯的出口,只占中國總出口額的2%,對中國的出口貿易,貢獻有限。

雖然西方的高科技產品和汽車零部件現在不能進口到俄羅斯,為中國企業提供了市場空間。然而,中國的私營企業對進入俄羅斯市場並不熱衷,原因有產品質量無法達到過去西方產品的標準,另一方面是對俄羅斯的經濟狀況和投資環境的擔憂,這意味着中國和俄羅斯的經貿交流主要由國有企業主導,當然也就對中國經濟走出目前失業率高的困境,也是貢獻有限。

在這個大背景下,中國正對其在中亞與俄羅斯的互依性進行重新審視。儘管俄羅斯一直是中國的主要能源供應國,但中國為了保證其能源安全,正在積極尋求其他的解決方案。在最近的中亞五國峰會上,中國提議修建中亞天然氣管道的D線,以便減少對「西伯利亞2號」天然氣管道的依賴。這並不是中國首次與中亞國家合作修建能源管道,此前,哈薩克斯坦和中國已經共建了中亞的第一條石油管道,土庫曼斯坦與中國也修建了3條天然氣管道。

知情人士表示,這個決定不僅基於經濟考量,同時也反映了中國的戰略和地緣政治動向。從中國的角度看,”西伯利亞2號”天然氣管道需要經過與美國有密切聯繫的蒙古,而在蒙古的基礎設施建設也需要大量投資。另外,中國的領導人習近平並不願意讓中國的能源安全問題完全依賴於俄羅斯。在今年3月訪問克里姆林宮時,他並沒有明確討論「西伯利亞2號」項目。最近,當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訪華時,他也未能獲得關於該項目的明確承諾。考慮到俄羅斯現在正面臨歐洲的制裁,以及戰爭成本的不斷增加,對該項目的需求更加迫切,這無疑進一步加劇了中俄在能源領域的分歧。

另一方面,中國也在重新評估其在中歐鐵路線上的地位和戰略。中歐鐵路線在中亞地區主要有兩條路線。一條是北線,這條線路經過哈薩克斯坦,連接俄羅斯,然後從莫斯科南下,最終到達德國漢堡。這條線路比較繞,但卻讓俄羅斯從中賺取過路費。相比之下,南線中亞鐵路潛力巨大,兩條支線分別通往波斯灣和歐洲,甚至吸引大量國際資本進入中亞,當然會削弱俄羅斯在中亞地區的影響力,因此俄羅斯自然一直反對修建其中的中吉烏鐵路段,但是最近似乎口風有所鬆動。

這種發展使俄羅斯感到憂慮,同時也表明,中國在地緣政治和經濟上更願意直接與歐洲接觸,而不是依賴俄羅斯作為中介。在中國更加傾向於與中亞國家發展更緊密關係的背景下,如果沒有足夠的資本投入,中俄經濟合作的深化將面臨困難。即使經濟合作能夠深化,過於緊密的經濟聯繫也可能給中國帶來風險。如果處理不當,西方國家可能會認為中國在支持俄羅斯侵犯烏克蘭的行為,並可能對中國實施經濟制裁。

這種風險在中俄經貿逆差中也得到了體現。去年,中俄貿易總額創下新高,達到1902.71億美元,但中國對俄的貿易逆差卻在不斷擴大。儘管中國向俄羅斯出口的商品總值達到了761.22億美元,但從俄羅斯進口的商品總值卻高達1141.49億美元。這種逆差擴大的趨勢自2021年以來就已經開始,那一年,中國對俄羅斯的貿易逆差在過去30年中首次達到了16.8億美元。

在今年第一季度,這種貿易逆差的情況更是持續擴大。在這一季度,中俄貿易額同比增長38.7%,達到538.46億美元,出口額240.74億美元,進口額297.72億美元,出現了56.98億美元的逆差,遠超過去年同期的28.37億美元。

這種風險並不僅限於經濟領域。在地緣政治方面,中國往往無法對俄羅斯的重大問題給予堅定支持。舉例來說,,北京在2008年俄羅斯-格魯吉亞戰爭後,拒絕承認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的獨立,而在2014年俄羅斯奪取克里米亞的問題上,中國對聯合國的譴責決議投了棄權票,而非反對票。俄羅斯也是一樣,俄羅斯與東南亞的關係依然保持友好,在南中國海問題上並沒有明顯偏向中國。

在上海合作組織(SCO)中,中俄的利益衝突得到了體現。儘管俄羅斯試圖通過SCO建立集體安全機制,但中國基於對損害與美國貿易利益的擔憂,對此持保留態度。當俄羅斯邀請中國的競爭對手印度加入SCO時,中國邀請了印度的對立方巴基斯坦加入。

在軍事上,儘管俄羅斯向中國出售了先進的S-400防空導彈防禦系統,但俄羅斯也向中國的競爭對手印度出售了同樣的武器。在共享敏感軍事和技術機密方面,俄羅斯並不願意與中國過於接近。例如,俄羅斯最初選擇從中國電信巨頭華為購買數據存儲和服務器,但這筆交易後來被突然取消,顯示出俄羅斯對使用中國技術的謹慎態度。

中俄之間是否可以被視為同盟,這個問題是複雜的。一些觀察家認為,儘管中俄在軍事上的合作較為緊密,但莫斯科和北京並未急於正式結盟。真正的同盟意味着共享風險和責任。就像北約國家那樣,如果其中一個成員國被攻擊,其他成員國有義務參戰。然而,中俄關係並未達到這個程度。俄羅斯與烏克蘭發生戰爭,中國並沒有公開軍援俄羅斯。

另一方面,俄羅斯和中國都在盡力維護和平擴展他們在各自地區的影響力,也需要處理各自的內部問題和挑戰。這也限制了他們在全球範圍內的行動和決策。因此美國有信心在印度太平洋和歐洲地區分別對抗中國和俄羅斯。

總的來說,中俄關係是世界上最複雜且獨特的外交關係之一,充滿了相互競爭與合作的矛盾元素。中俄雖然在許多領域有着深度的合作,但並沒有達到真正的同盟關係。儘管現階段中俄兩國的關係依然處於合作階段,但如果兩國在核心利益上出現衝突,中俄關係可能會發生劇變,甚至出現緊張對立的情況。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