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子上小學的時候,還是很聽話的。基本上我要求他做什麼,就算他不願意,還是會做的。我們之間的關係也很親密,他每天在學校發生的事也喜歡和我說。」
「但是到了7年級,他好像變了一個人。他開始無視我的要求,有的時候,我們之間會產生很激烈的爭執。最近,他不太願意和我說話,一放學就躲進房間,我詢問他在學校的情況,他也是面無表情的說一句很好,就沒下文了」 (這是在一次墨爾本大學self change workshop 中的一位媽媽所述說的, 參與討論的很多媽媽都有同樣的經歷和感觸)
「我很愛我的父母,但是他們強烈的控制欲卻讓我喘不過氣來。」 「我覺得他們作為移民,對自己子女的要求非常嚴格,尤其是女孩子。」 「他們的霸道和過度保護,讓我成為了一個害羞內向,並且孤獨的人。」 (這是在Facebook一個名叫Subtle Asian Traits的小組上,一位澳大利亞華裔孩子在網絡上尋求幫助的帖子)。
作為移民澳洲的華人一代移民父母,有說不盡的苦衷。
「我放棄了國內優越的生活,為了孩子們,遠離父母、老公、朋友,一個人做起了陪讀媽媽。英語也不好,環境都是陌生的,每天就是圍着孩子轉。接送上下學,一天三餐,從小學一路陪到中學。我們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多。我真的付出很多,但孩子們根本不理解。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熬到頭」 (Wang Huan 在一次聚焦小組的訪談中敘述)
深感自我迷失,親子關係越來越緊張的一代移民父母們,一直都在努力的尋求化解問題的方法。網絡上各類育兒書籍,線下陪讀媽媽讀書會,以及收費心理培訓課程。
但是越來越多的溝通技巧,在情緒爆發的那一刻,總是顯得蒼白無力。
Alice Bai 在我們的溝通技巧workshop中講述了自己的一段經歷。 「今天一推門,看到他在上網課的時候,又在打遊戲。我們已經心平氣和的溝通過很多次了,但他還是這樣!我試圖用所學的各種『溝通技巧『來處理這種情況,但是此刻我只覺得一股無名火衝上來,我忍不住想斥責他。我的大腦在這一刻是空白的,我所學的無數的技巧,沒有了一點力量。我想做的,就是對着他大吼一頓。」
「我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有的時候我可以根據所學的技巧忍住不對他發火,但這樣忍下去,我擔心自己會內傷,或者忍無可忍的時候,爆發的更厲害。」(一位媽媽在討論中說)。
當一代移民父母們,面對市場上充斥着的各式增益的新穎、獨特、概念性、創造性的現代溝通技巧,並試圖通過掌握技巧來努力改變自我,以獲得與孩子之間良好的親子關係時,你有沒有嘗試着用『減法』,回歸親子之間本真的單純關係?
「減法」 蘊含着冥想的哲學:簡單、純粹的,最具有力量。當你在面對自己,以及與孩子們之間的溝通時,投入足夠的注意力和感受力,你所體驗的,是你自己內心的映照。
法國藝術家伊夫·克萊因(Yves Klein)認為:藍色代表自由、無窮、可以超越所有。具有難以被定義的、無限的、絕對的意象,帶給人心理上的一種『自我』意識,是宇宙最本質的顏色。
想象一下,如果在克萊因營造的藍色空間中,不去試圖追逐你所學過的各種溝通技巧,只是安靜下來,感知自己細微的情緒和念頭,感受自己內心的最單純的想法。褪去一切造作的方法,簡單下來,回歸到你與孩子,最本初的關係中。在她/他出生的那一刻,你們之間就本具最親密的關係。你不需要努力做什麼,你只要專注於當下,無論好壞,你們彼此都可以釋然接納對方。
冥想的訓練已經被科學驗證有效改變大腦結構,幫助提升注意力,平穩情緒,激發自我同情心,並增加抗壓能力。在澳洲的中小學,被廣泛應用於日校『社會情商教學』教材中,並證明對提高學生專注力,正面情緒管理以及增強抗逆力,有顯著的效果。在心理學臨床中,冥想也被廣泛應用於抑鬱、焦慮、拖延症等心理療愈。
但是作為一代移民的父母們,面對各種焦慮的困境,應該如何尋求幫助呢?孩子們在澳洲長大,他們沒有語言的障礙,可以通過學校或者朋友,獲得心理輔導的途徑。但是我們這些語言不通暢,沒有能力獲取足夠有效資源的華人移民父母們,該如何尋求幫助呢?我們似乎已經融入了當地的文化社會,但我們卻並沒有真正的歸屬感。這不禁讓我們陷入深入的思考:
- 我們的孩子在東方與西方文化交融中成長,西方模式化的社會情感教育體系真的可以幫助他們嗎?
- 為什麼我的孩子在澳洲生長,但年滿18歲了,都不喜歡和西人交朋友,只喜歡與同樣華人背景的朋友一起玩?
- 為什麼我的華人家庭文化非常傳統,但我的孩子只喜歡西方文化,甚至厭惡並逃避華人家庭朋友的聚會?
- 作為一代移民父母,我在澳洲真的開心嗎?我的心理健康狀況正常嗎?
- 為什麼我有的時候感覺自己非常焦慮?
- 面對孩子,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我的情緒管理指數正常嗎?
你以為只有你一個人有這樣的問題嗎?
其實不是。作為澳洲第二大移民種族的華人,有着同樣的困惑。雖然澳洲華人移民已經近70萬人,但在澳洲,依然屬於『少數、弱勢群體』。
至今為止,澳洲的華人面對自己與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一直採取隱忍的策略,因此造成無數嚴重心理疾病的家庭悲劇。究其原因,是沒有人真正了解過華人的心理健康狀況,沒能及時的採集這方面的數據,並提交給澳洲政策制定機構。雖然澳洲政府非常重視心理健康的建設,並投巨資用於青少年及父母的心理建設,但針對華人文化背景的應對方案,卻依然欠缺。
為了幫助我們整個澳洲華人群體獲取更多的社會支持,我們誠摯的邀請您和您的孩子(12-15歲澳洲在校生),參與我們的問卷調查。這份問卷涵蓋四項專業臨床心理測試:1、正念冥想的能力水平,2、情緒管理能力水平, 3、自我同情能力水平, 4、抗壓能力水平。
您和您孩子的的寶貴參與,可以利益到我們所有澳洲華人家庭和孩子。請掃描以下二維碼參與調查(大約15-20分)並幫助擴散。參與過的家庭父母(其中一人即可),將有機會進入到我們第二個聚焦小組調研環節,接受免費的四周「正念冥想提升親子關係」培訓課程。
請您在問卷中務必填寫您的郵箱,並且當您和孩子完成問卷調查後,添加我們的調查員陳京華博士(微信:koala_zzz),以進入抽獎環節。完成調查問卷的參與者將有機會獲得由Pearl Australia 友情贊助的價值1000澳元的澳白珍珠。
⚠️此二維碼為孩子英文版試卷
https://rmit.au1.qualtrics.com/jfe/form/SV_4T1vjjA54Y5Bxmm
⚠️此二維碼為父母中文版試卷
https://rmit.au1.qualtrics.com/jfe/form/SV_ahKgOQBNCh3ygZg
更多中英版本問卷(孩子中文版,父母英文版)鏈接,請點擊這裡
聯繫方式
如您需要了解更多信息,請聯繫我們的主要項目博士生: 陳京華女士
本文由《看新聞網》原創、編譯、首發或轉載。轉載必須保持文本完整,聲明文章出自看新聞網或原作者,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
本文網址:https://vct.news/zh-hant/news/%e4%b8%80%e4%bb%a3%e7%a7%bb%e6%b0%91%e7%88%b6%e6%af%8d%ef%bc%8c%e4%bd%a0%e4%bb%ac%e5%b0%9d%e8%af%95%e8%bf%87%e7%94%a8%e5%87%8f%e6%b3%95%e6%9d%a5%e6%8f%90%e5%8d%87%e4%ba%b2%e5%ad%90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