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兩會的焦點有哪些?

中共兩會於5月21日開幕,歷時兩周。由於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中共當局面臨世界各國的問責,處於極其尷尬與孤立的局面,習近平當局希望通過兩會釋放怎樣的訊息來安撫國民、面對未來,成為了國際的關注點。有人說兩會開啟了中國經濟復甦的新途徑,也有人認為,兩會斷送的香港的大好前程。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兩會無法讓跌至冰點的中美關係出現曙光。

經濟問題僅停留在口號上

由於受到疫情影響,中國經濟遭受數十年來最大的打擊,如何扭轉糟糕的經濟狀況,成為了中共兩會的重要焦點之一。

經濟
由於受到疫情影響,中國經濟遭受數十年來最大的打擊,如何扭轉糟糕的經濟狀況,成為了中共兩會的重要焦點之一。(圖片來源:Adobe Stock)

5月22日,中國總理李克強在兩會上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中,他沒有為中國制定GDP增長目標,但李克強強調,未來的方向要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

所謂「六穩」是指,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而「六保」是指: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以及保基層運轉。

當日,英國BBC對中國總理的工作報告分析表示,今年總理李克強的報告中打破了約定俗成的「赤字率不破3」的定律,稱今年赤字率擴大到3.6%,還加上為了疫情發行1萬億元的特別國債,以及將注資2萬億元提振經濟。 在美國、台灣和香港形勢等全世界矚目的議題上,並未過多的陳述。

據新華網報道,5月23日,中共黨書記習近平在政協會議中坦誠經濟面臨困難,他說:「我們還要面對世界經濟深度衰退、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國際金融市場動盪、國際交往受限、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國家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盛行、地緣政治風險上升等不利局面,必須在一個更加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中謀求我國發展。」

南華時報的報道稱,中國經濟在今年第一季度萎縮了6.8%。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3%,是1930年代經濟蕭條後最嚴重的衰退。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對BBC稱,李克強提出的「六保」和「六穩」表明了,目前當局更加重視風險管理,他說,「可見在疫情衝擊和外部不確定性持續上升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形勢之嚴峻,已經要到了我們可以容忍的底線。」

紐約時報5月21日針對中國經濟現況指出,在防疫上,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關閉工廠、商店、生產線的國家,也是第一個在三月份就重新開放的國家,「但其生產鏈仍在掙扎中緩慢的復甦」,該文稱。私營部門人士分析道,超過30%原本是城市地區的勞動力(約1.3億人)暫時失去工作,但是今年可能有2500萬個工作崗位蒸發了。 

對於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稱今年將爭取增加900萬個城市就業機會,紐約時報5月22日再出分析文章稱,「這個數據卻是2013年以來最低目標」,該文直言稱,人們擔心失業率是危及社會穩定的主要原因,面對橡皮印章般的全國人大會議,中國高層已承諾增加經濟刺激措施提振經濟,但並沒有具體的實施措施。 

風口浪尖上的香港國安法

中共下定決心在兩會上通過香港版國家安全法,引發全世界的關注與反彈,人們普遍擔憂,作為具有特殊國際地位的香港自由港,在國安法納入《香港基本法》後,香港或將失去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其經濟市場也或將崩盤。

香港國安法
中共下定決心在兩會上通過香港版國家安全法,引發全世界的關注與反彈,(圖片來源:Anthony Kwan/Getty Images)

依照會議程序,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28日將審議「港版國安法」授權法案。 

南華早報5月21日的報導中引用北京消息人士話說,北京將制定新的國家安全法,該法律將「禁止分裂國家、搞顛覆活動,以及阻止外國干涉和恐怖主義」,該消息人士稱, 「全國人大決定將其納入《香港基本法》」,「無需通過當地立法,新法通過後將直接在香港實施」

據紐約時報報導稱,5月21日晚間,中國外交部已經致函各國駐北京大使,希望他們支持這項立法並闡明該國政府的立場。 

兩名知情人士對金融時報表示,中國人大打算繞過香港立法機關,直接將《國家安全法》納入相關的憲法或《基本法》。中國當局擔心,香港建制派、親北京陣營可能在今年7月本次立法會結束後的下一輪選舉中失去多數的席位。該報道分析稱,中國準備在香港實施的國家安全法,可能會重新點燃香港民主運動,也會加劇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緊張關係。 

據路透社報道稱, 川普5月21日回應了香港國安法,他表示,還不知道中國計劃的細節,「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我們將非常有力地解決這個問題。」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當日回應表示,香港是中國的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立法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任何外國無權干預。

5月23日,華爾街日報的文章稱,美國參議員準備向美國會提議,制裁在美國執行「香港國安法」的官員和相關組織。

白宮經濟顧問Kevin Hassett向福斯商業新聞網表示,北京提出的草案將會在經濟上為他們自己帶來很大的傷害,「海外企業不會在這個原本擁有法制卻盡受嘲笑的地方投資或保留資金,所以首先他們將面臨嚴重的撤資。而一旦實施這個新法案,香港將不再是亞洲金融中心,他們將自己承擔這份極高的成本。」

澳廣ABC報導, 澳洲、英國和加拿大外交部長5月25日發出聯合聲明稱,「在沒有香港人民、立法機構或司法機構直接參與的情況下,北京代表香港製定這樣一部法律,將明顯損害『一國兩制』的原則,即香港享有高度自治。」

據香港自由媒體網站中稱,香港最後一位英國總督彭定康(Chris Patten)與英國外交部長Sir Malcolm Rifkind,包括17名美國國會議員和全球200位政界人士,共同譴責北京提出針對香港的《國安法》,並稱這項法案已經「明目張胆」的違背了1997年英國和中國聯合簽署50年不變的《中英聯合聲明》。

5月27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發推文表示,他當日向美國國會報告,依據目前實地事實,香港已不再在中國之外擁有自治。這意味香港特殊待遇恐被取消。但他強調:「美國與香港人民站在一起。」

美國國務卿目前依據1992年「美國-香港政策法」(United States-Hong Kong Policy Act),須定期檢視香港情勢發展並向國會提出報告。

美中關係的前途難露曙光 

一場曠世疫情,令中美的交手戰從經濟貿易轉向了疫情責任。正值中國制定第14個美中關係的5年經濟和政治方向 (2021-2025年),美中關係卻日益僵化,中共兩會是否會釋放善意,修正美中關係的未來走向?

美中關係
一場曠世疫情,令中美的交手戰從經濟貿易轉向了疫情責任。(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南華早報5月24日稱,參與籌備制定計劃的研究人員稱,美中間的分歧不斷增加,在新的政策藍圖中北京對美國的行為可能會有所轉變。據初步的研究和討論,目前有可能透過減少對美國的技術供應和出口的依賴,尋求更多的自主發展。 

報道稱,中國將積極開放和改革,保持其在全球供應鏈的中心地位,尤其是對亞洲和歐洲國家。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謝富沾認為, 「有些富裕國家的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讓全球經濟面臨瓦解的風險。 」

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研究小組稱,「中國中等收入的群體占5-7億人口,僅此就能推動中國未來五年的經濟增長。

華盛頓政府對華為科技產品的限制也引發北京對如何減少對進口技術依賴的思考。 

據南華早報5月23日的報道,北京國際事務分析師龐中穎表示,川普在11月大選前,藉着對中國的指責為選舉贏得籌碼,並讓台灣,香港和南海的緊張情勢加劇。

「隨着美中關係幾乎陷入低谷,北京可能正面臨着三十多年來最糟糕的國際局勢,」龐中穎說:「很顯然地,北京已經開始會最糟糕的情況做打算,包括可能發生的軍事對抗。”

兩會前夕,美國國防部公布其在2017年的《國家安全戰略》框架下對中國的整個政府方針。文件中稱,面對中國的競爭方法有兩個目標:第一,提高機構,聯盟和夥伴關係的適應能力,應對中國提出的挑戰。第二,迫使北京停止或減少有害於美國的生命、國家利益以及美國盟國和夥伴利益的行動。其中對中國的經濟和政策保持開放的態度。

英國衛報5月24日報道稱,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表示,美國在Covid-19和全球貿易問題上對中國的政治攻擊令中美兩國正走入冷戰邊緣。

美國前貿易部秘書長Liam Fox在太陽報刊文稱,「中國正處於十字路口,它需要決定是否真的想成為國際社會的夥伴或走在成為賤民國家的路上。」

5月27日,國際社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發布的最新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幾乎所有受訪美國民眾都對中國政府發布的疫情信息持不信任態度,超過84%的受訪者對於中國政府信息持不可信看法。

該報道說,調查還發現,對於中國政府發布的疫情信息持不信任看法的兩黨民眾,共和黨高達92%,民主黨高達78%。

「皮尤研究中心」表示,這項於4月29日至5月5日進行的調查,為今年3月相關中國形象調查創歷史最低點之後的再次下滑。

如何應對全球疫情

在疫情爆發近半年後,北京當局高舉「抗擊疫情階段性勝利」旗幟召開全國「兩會」,但在「內防反彈、外防輸入」的前提下,不但縮短了會議時間,開放的記者會更是所剩無幾。

Covid-19
中國總理李克強兩會上宣讀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 「中國隨時準備與其他國家合作加強對Covid-19的管制合作,以聯合國為核心,基於國際法維護國際秩序。」(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中國總理李克強兩會上宣讀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 「中國隨時準備與其他國家合作加強對Covid-19的管制合作,以聯合國為核心,基於國際法維護國際秩序。」

中央社稱,2019冠狀病毒疫情發生以來,中國透過「戰狼外交」反擊外國對其隱瞞疫情的質疑,並極力高舉「制度優勢」,輸出「抗疫經驗」。習近平時代的強勢「大外宣」在疫情之下表露無遺。

據南華早報5月24日報導稱,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主持國際記者會時表示,在Covid-19疫情全球大流行之後,中國將對抵抗疫情弱勢的國家中開展「一帶一路」的公共衛生項目,他稱,「中國將與更多國家建立疫情控制機制,『一帶一路』中將有跟多這樣的合作。」

在這場記者會上,王毅讚揚習近平「親力親為,以元首外交統領抗疫外交,以領袖擔當推動國際合作」。對於「戰狼外交」的指控,他則聲稱,中國人是有原則、有骨氣的,「對於蓄意的中傷,一定會作出有力回擊,堅決捍衛國家的榮譽和民族尊嚴」。

據德國之聲報道,美國國務卿蓬佩奧5月20日曾再次抨擊北京對疫情的處理,他說,「北京提供的20億美元幫助全球抗疫與他們給世界帶來的傷害和全球數萬人死亡相比相當微不足道。」

在美國總統川普多次對中國處理Covid-19進行指責後, 作為美國的聯盟,澳洲在5月24日也受到中國官媒環球時報的警告,要求澳洲離美中的『冷戰關係』遠一些,並稱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中國不僅對美國也對其盟國採取反抗措施。

網民熱議「首部民法典」

在中共人民網列出的「兩會八大看點」中,唯一一個與經濟沒有直接關係的話題就是「審議民法典草案」。因此在 「兩會」上,民法典草案審議成為了最受關注的議題之一。如果審議通過,它將是中共治下的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和「保障民事權利的宣言書」。

據大陸報導稱,習近平推動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了適應這樣的社會,民法典建立一種「法治與文明」的形象。但網民似乎毫不領情。

在當下中國,一個百姓毫無尊嚴的社會裡,民法典中有關人格權變得特別引人關注。該民法稱「人格權是民事主體對其特定的人格利益享有的權利,關係每個人的人格尊嚴,是民事主體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

網民熱議稱:「法律有定義人格概念嗎?」「是不是以後不用下跪了?」「執法人員暴力毆打手無寸鐵的民眾算不算人格侵犯?」

中國官方報道稱,民法典改變了以往「重物輕人」現象,中國民法典的立法技術偏重實用。作為中國民法總則的起草人之一,全國人大代表孫憲忠對《國際銳評》評論員表示,這就是「為了讓老百姓看得懂,有問題可以去法典里找答案。」

一位維權律師告訴媒體稱,民法都是針對百姓的,對執法機構不起作用,「我們維權都是依照現有的法律,但領導一插手,法律就是廢紙一張。」他說。

與以往法律有所不同的是,在性侵泛濫成災的社會裡,民法典(草案)終於為性侵築起「防火牆」,該民法規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18周歲之日起計算。「這就意味着年幼時遭到性侵,18歲後仍可提起訴訟並得到保護。」

網民對此不以為然,「性侵從來都是違法的,可官員性侵幼女卻總是無事。」

民法典草案中,也加入了「婚姻家庭編」的內容,首次引入了「離婚冷靜期」制度。

近年來中國的閃婚閃離現象多見,當代人結婚離婚較為草率,「男子一年內結婚離婚23次,曾結婚第二天就離婚」;「36歲女子2年內嫁7個老公」……

草案明確:自婚姻登記機關收到離婚登記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任何一方不願意離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登記申請。

不過,也有人擔心,如果存在家庭暴力等情況,夫妻一方想要離婚也要受到「離婚冷靜期」制度約束嗎?

草案還在收養制度上作出了重大調整。現行收養法規定:「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而在草案中,被收養人的範圍被放寬到0-18歲的所有未成年人。

另外,民法典草案首次將「禁止高利放貸」寫入法律草案之中,據報導,近年來,由高利貸引發的社會問題日益突出,如今明文立法禁止高利放貸行為,對於放高利貸者有着更權威更強烈的震懾作用。

儘管民法典草案的討論很熱烈,但輿論的評價並不積極,網民普遍認為「中國的法律基本等於一紙空文。」「在官權高於一切的國度里,法律只是擺設。」「法律告訴我有言論自由,結果我發現,我只有不說話的自由。」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