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蠻成長下的亂象及成因

COVID-19疫情在全球蔓延後,口罩的需求大增,中國作為口罩的生產大國,大量出口口罩,帶動了國內口罩產業井噴式的發展。因為商人受利益的驅動和政府監管的缺失,中國生產的口罩頻頻爆出質量問題,貽笑國際。細究中國口罩的亂相,其實是整個口罩產業的系統性、結構性缺陷。

口罩得道,原料、設備升天

據中國工信部披露的數據顯示:「COVID-19疫情爆發前,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口罩生產和出口國,口罩最大產能是每天2,000多萬片,年產量占全球約50%。」

據香港《南華早報》3月12日的報導:「COVID-19疫情持續擴散下,中國口罩日產量已達1.16億片,目前中國已有2,500多家企業開始製做口罩。」

1月31日,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發布的《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對防疫口罩類別和使用對象做了指引,大體上可以分為四類。

(一)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推薦公眾 在非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使用。

(二)醫用外科口罩:防護效果優於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推薦疑似病例、公共交通司乘人員、出租車司機、環衛工人、公共場所服務人員等在崗期間佩戴。

(三)KN95/N95及以上顆粒物防護口罩:防護效果優於醫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推薦現場調查、採樣和檢測人員使用,公眾在人員高度密集場所或密閉公共場所也可佩戴。

(四)醫用防護口罩:推薦發熱門診、隔離病房醫護人員及確診患者轉移時佩戴。

眾眾所周知,醫用口罩的原料為無紡布。據中國紡織信息網公開的資料顯示,熔噴布是為口罩帶來病毒過濾作用的關鍵材料,堪稱醫用外科口罩和N95口罩的「心臟」。醫用外科口罩一般採用多層結構,簡稱為SMS結構:內外側為單層紡粘層(S),中間為單層或多層的熔噴層(M),熔噴層的材料是熔噴布,紡粘層的材料是紡粘無紡布。紡粘無紡布與熔噴布從原料到工藝完全不同,前者採用高溶脂聚丙烯,溶脂範圍主要在31-44,而中間層選用超高溶脂聚丙烯,溶脂要求在45以上,兩者的纖維直徑也完全不同,前者要求在20微米左右,而熔噴布的纖維直徑只有2微米。

隨着口罩需求量大增,熔噴布價格也水漲船高。據《科技日報》4月19日的報導,市場上熔噴布價格已從原來每噸幾萬元漲到60萬元左右,普通無紡布也從每噸幾千元漲到13萬元左右。

熔噴布價格的上漲也帶動了原料聚丙烯價格一路飆升,由於聚丙烯取自石油,因此石化企業在生產熔噴布上具有優勢。據中國新聞網報導,中國石化已投資約2億元,正在北京燕山石化和江蘇儀征化纖兩家企業建設10條熔噴布生產線,全部投產後,日產量可達12噸N95口罩熔噴布或18噸醫用平面口罩熔噴布,可供加工成1,800萬片醫用平面口罩。

據《南方周末》的消息,生產熔噴布的一台機器開始只賣兩、三萬元,因為做的人越來越多,很快漲到了二、三十萬一台。作為熔噴布主要生產原料的聚丙烯1,500也從8,000元漲到了四、五萬一噸。

口罩產業蜂擁而上的亂象

當一個行業的資本回報率處於高位,各路資本就會蜂擁而至,加上口罩行業的市場准入門檻不高,一些原本和口罩行業不沾邊的企業也加入進來,比如蘋果手機供應商富士康、上汽通用五菱汽車就跨界生產口罩,還有數不清的各種小作坊,可謂魚龍混雜,而生產出來的口罩也難免魚目混珠。

新華每日電訊曾作了一篇關於「口罩機價高低質亂象」的報導,文章提到「一些口罩機高價買進卻質量很差,加上調試跟不上,產能釋放不出來。很多全自動生產線變成半自動,日產口罩從10萬隻變成2萬隻,甚至有的口罩機生產線次品率高達1/3,最後一箱箱次品口罩當抹布。」

揚中,一個江蘇省中南部的縣級市,人口只有34萬人,被譽為「中國河豚之鄉」。因為這次疫情,陰差陽錯成為「中國熔噴布之鄉」。據揚中市場監管局數據,截至4月10日,涉及熔噴布生產、銷售的企業為867家,幾乎全是疫情發生後新註冊或變更經營範圍的。天眼查數據顯示,疫情中全國新增熔噴布相關企業1250家,其中熔噴布企業2/3聚集在揚中。

《21世紀經濟導報》近日作了一個關於「熔噴布亂象,倒爺多過口罩生產商」的報導,文章提及:「揚中市家庭作坊式的生產觸目驚心,地下黑作坊遍地都是,村里作坊沒日沒夜發出刺耳的轟鳴聲,滿車間都瀰漫着塑料熔化後的煙霧。某工廠老闆把廠房租給個人生產熔噴布,每台機器一天收租4,000元,電力不夠,自己還上了發電機及箱變電站。全民瘋狂,機器、噴頭、滾筒、安裝、原材料全都漲價至少五倍,因為金錢的刺激,老闆們可以幾天幾夜不睡覺。」

文章還提到:「不少倒爺以中石化的名義在網路上推銷熔噴布,有倒爺稱,由於價格每小時都不同,不少口罩企業開始是要買布的,但拿到貨後不去生產,倒手一賣,利潤馬上落袋,何苦再去產口罩呢?」

中石化曾於4月6日對外發出嚴正申明:其生產的熔噴布向相關單位定向供應,未委託任何單位或個人銷售。

而據業內人士透露,這群倒爺中大部分都是騙子。有提貨的人表示,「提貨時拆開一看,熔噴布還沒無紡布厚,居然能撕開。」「現在很多倒爺說的,從歐美或者土耳其、俄羅斯進口的熔噴布,其實都不太靠譜。最好的也就是一種符合熔噴布標準的所謂’複合熔噴布’,過濾效率還可以,我們也試過,但是沒有做駐極靜電處理,其實也是山寨貨。」

另據《南方周末》的調查發現,最瘋狂的時候,做熔噴布這行甚至不用自己造布,賣零件、賣原料都可以賺差價,甚至那些調機器的師傅,調一次就能賺一萬五。

調查還發現,與生產口罩不同,熔噴布有一定門檻,僅一套正規的原裝生產線,成本往往就接近千萬,從調試到投產也需要時間,醫用材料的生產車間往往需要無菌環境。這些都不可能在短短一個月內準備妥當。此前中石化宣布建立熔噴布生產線,10條生產線的總投資就接近2億元。為了節省成本,揚中市大量小企業採用的是「拼裝機」,結果發現這種機器生產出來的,根本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熔噴布。

4月10日,揚中市場監管局對當地八家熔噴布企業的抽查結果顯示,其中只有3家企業的產品,細菌過濾效率符合95%以上的標準,過濾效率最差的僅有39.4%。此外,若按照《YY0469-2011醫用外科口罩》的相關要求,八家企業在「合成血液穿透」這一項上全不合格。

網路上流傳的關於中國口罩生產車間的視頻顯示,不少工人在縫製口罩的過程中沒有做好衛生防護,比如不戴口罩和手套。還有一位男子在工廠內用口罩擦鞋,視頻在網路流傳後,引發人們的憤怒情緒,一度驚動了美國司法部長。

中國政府監管的缺失

中國援外和出口國外的口罩頻頻爆出質量問題,重創其積極型塑的國際抗疫領導者形象,也考驗着中國政府的執政能力。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3月30日的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幫助別國的心意是真誠的。如果在這一過程中,出現了個別問題,應本着實事求是的態度和精神,及時予以合理解決,但希望有關問題不被政治化解讀。」接着她話鋒一轉,表示:「實際上,在中方剛剛開始抗擊疫情階段,我們收到的其他國家提供的物資中是有一些不合格的,但當時我們選擇的是相信和尊重別國的善意,予以低調妥善處理。」

在同一日的記者會上,華春瑩還表示:「中方在保證國內防疫需求的前提下,支持有資質、有信譽的企業對外出口,並在生產、運輸、清關等各個環節為各國來華採購和企業有序出口提供便利。有的國家通過外交渠道向中方提出商業採購需求,我們就此推薦有資質的出口企業與外國採購商溝通協商。據我了解,外方採購商沒有反映通過上述渠道採購的物資有質量問題。」

有分析人士表示:「中國在口罩等防疫物資的監管上存在漏洞,中國政府指定了符合資質的正面清單,而忽略了負面清單以及缺乏對口罩企業的監管。」

後期,中國政府對口罩行業的亂象採取了一些行動。

據中新社報導,全國打擊侵權假冒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甘霖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從2月4日部門聯合開展打擊整治非法制售口罩等防護產品專項行動以來,至4月24日已有具體成果。其中查獲問題口罩8,904.6萬片,查獲其它問題的防護用品41.8萬件,查獲問題消毒用品貨值人民幣760.9萬元;累計查辦非法制售口罩等防護用品案件2萬9,906起,罰沒款3.5億元,已移送公安機關案件757起。

根據香港電台4月26日的報導,中國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公告,進一步加強防疫物資出口質量監管,由當日開始,出口的非醫用口罩,應當符合中國質量標準或國外質量標準。另外,公告又進一步規範醫療物資出口秩序,由今日起,產品取得國外標準認證或註冊的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醫用口罩、醫用防護服、呼吸機、紅外體溫計出口企業,報關時須提交書面聲明,承諾產品符合進口國家或地區質量標準和安全要求。

另據《南方周末》的披露,揚中熔噴布的瘋狂一直持續到4月16日。當天,揚中市政府發文稱,從4月10日起,全市已開始整頓熔噴布生產,並於15日對所有熔噴布生產企業進行停產整頓。但是政府叫停後,很多小作坊將設備先轉移到浙江這樣的周邊省份,再加價賣到其它地方。在巨大的利益誘惑下,即便沒有揚中熔噴布,也會有其它地方捷足先登。事實上,早在揚中被暫停之前,山東、河南、安徽、浙江、廣東等地都曾有熔噴布小作坊遍布的現象,揚中只不過是其中一個典型案例。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