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30省患者联发公开信 称接种疫苗后患上血癌

近日,微博传出一封自称是来自“30省份患者”的公开信,他们在信中称自己接种新冠疫苗后患上白血病(血癌)。很快,该公开信引发热议,并登上微博热搜。虽然有专家认为新冠疫苗与白血病“没有关联”,但这一说法并未解开民众疑虑。另外,随着相关帖文陆续被删,还加重了民众的担心。

第一次公开信:接种疫苗后多人患上白血病

网传的这封公开信中称,许多患者在接种疫苗后,出现发烧、盗汗、咳嗽、头痛、呕吐、乏力、腹泻、呼吸困难等症状,后经医院检查发现,他们都患上了急性白血病,这些患者的年龄在3至70岁之间,其住所分布很广,包括一、二线城市、县城和农村;从事的行业也各不相同。但是他们接种的疫苗以科兴为主,还包括北京生物、武汉生物、智飞生物、长春生物等。多数人是在接种两针后出现症状,但也有一针或三针的。大部分患者的发病日是在接种的几日后,疾病类型主要是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及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公开信中称,这些患者在接种疫苗前身体健康,没有家族遗传病史,周边不存在污染,也没有从事过放射性工作。当中多人在接种前体检、献血,身体各项指标良好。但在接种后,他们患上了白血病,其中还有人还患上恶性肿瘤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淋巴结肿大等病症,大多数人治疗效果不佳,并且要承受数万乃至上百万(人民币,下同)的医疗费用。不过,各地疾控专家出具的鉴定结果显示,相关疾病是耦合现象。

公开信还提到国外的类似个案,比如“韩国前总统全斗焕去世,生前接种辉瑞疫苗后患白血病”、美国、加拿大等地类似个案。

公开信还援引央视在2021年的报导《韩出现多起疑似接种疫苗后患白血病案例》,及部分学者论文提到疫苗引发白血病问题。

这些患者在信中提到,有一种解释认为,新冠疫苗中的刺突蛋白会刺激血液,分泌急性幼粒细胞,形成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他们形容自己“就像是一群试验小白鼠”。

公开信中还称,他们在就医过程中遇到很多类似个案,很多都是接种疫苗后确诊,指这一群体在各大医院暴增。目前,几个群组的病友有几百人,加上微博和筹款等平台的求助,保守估算应在万人以上。

公开信又提到,他们曾到各级政府乃至北京上访,但不获理会,地方政府甚至粗暴对待、视作维稳打压对象。今年3月,国家卫健委向地方下发文件,要求关注部分自诉接种新冠疫苗后罹患白血病人员近期重点动向,指称他们“有下一步组织集体活动的可能”。他们求助记者和律师,记者说关于疫苗副作用的不能报导,律师也表示涉及疫情的诉讼不代理。

公开信引发共鸣,引发不少网友在微博讲述自己或身边的类似个案,不过这些帖文大多被删除。

大陆30省患者联发公开信称 接种疫苗后患上血癌
(网络图片)

 

大陆30省患者联发公开信称 接种疫苗后患上血癌
(网络图片)

 

大陆30省患者联发公开信称 接种疫苗后患上血癌
(网络图片)

 

大陆30省患者联发公开信称 接种疫苗后患上血癌
(网络图片)

随着舆论的扩大,事件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5月27日,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在记者会上响应,接种疫苗后出现一些症状和疾病,其和疫苗接种是否有关,相关的判断需要遵守规范流程,并要有依据。如果有怀疑,要报告给接种机构,由接种机构组成多领域专家组,收集相关资料。

王华庆表示,疫苗的异常反应要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根据调查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判断不良反应需要考虑六个方面。

首先是时间上的关联;

第二是要具备生物学合理性,例如减毒活疫苗一般不给具有免疫缺陷的人接种;

第三是关联的强度,通过统计学分析要有显著性差异;

第四是异常反应的发生本身也具备规律性,如剂量较大的疫苗导致发热的可能性就更高;

第五是关联上的一致性,即打了疫苗的这些人是否出现了类似的症状和疾病,症状是否高于基线水平;

第六是关联的特异性,即疫苗是否是唯一的因素。

王华庆建议,如果接种疫苗后出现身体不适,特别是症状较重时要及时就医,如果怀疑与疫苗有关,会有相应人员开展上述调查。

第二封公开信:要求国家进行救治

中国疾控中心和专家的回应并未平息民众的质疑之声。

5月29日,该白血病群体又发布第二封公开信,其中提到上一封公开信被反复被删除,流传到微博的公开信仅仅登上热搜一天,就被屏蔽。

该白血病群体在公开信中称:“我们不反对国家疫苗接种政策,但是出了事总得有人为我们负责,所以我们希望年赚900亿的科兴生物提供100亿的人道主义援助基金,对我们患白血病群体进行救治”。

关注时事,订阅新闻邮件
本订阅可随时取消

评论被关闭。